袁否翻身下马,接过酒樽,朗声长笑说:“哈哈,好,这樽酒我喝!”

    说完一仰脖子,袁否便将樽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喝完酒,袁否又将酒樽掷于道左,顺势窃首一诗:“居巢朝雨浥轻尘,城廓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袁否这次西出居巢却是要去寻阳,也算西出阳关。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本就饱含壮士出征之前的悲壮、苍凉之意境,袁否又是惯会演戏,此刻吟来更加契合诀别之意境,乔玳、许留等人感佩袁否高义,再想到今日西关一别,此生再会无期,不知不觉已经是执泪盈眶。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乔玳、许留等人默念着最后一句诗,潸然泪下。

    眼看袁否翻身上马,拨转马头就要离开,乔玳忽然推金山倒玉柱,一下就跪倒在地,双手高举过顶,接着长揖到地,放声高喊说:“皖城乔玳……恭送公子!”

    有人带头,便立刻有人效仿,一霎那间,在场绝大多数士族豪强、文武官员以及袁氏旧部都纷纷跪倒在地上,跟着乔玳长揖到地:“我等……恭送公子。”

    看到士族豪强、文武官员以及袁氏旧臣跪了一地,袁否悚然动容。

    不单袁否动容,跟在袁否身后的纪灵、徐盛、许干、张多等人也是悚然动容,随行的千余庐江兵更是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膛,一副与有荣焉的样。

    “留步,诸公且留步。”袁否连连作揖,纵马扬长出了西关。

    西关外,却有更大的场面正等着袁否,居巢百姓,万人空巷给袁否送行来了。

    袁否才刚刚纵马走出西关,一抬头便看到关外竟然挤满了百姓,乌泱泱一片,竟是一眼看不到尽头!

    “这是……什么情况?”袁否完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不由得吃了一惊。

    看到了这一幕,刘晔也是悚然动容,方才乔玳、许留等庐江士族跪送袁否,刘晔却是面不改色,然而此刻,看到这么多百姓自发涌到西关,来给袁否送行,刘晔却是动容了,这便是民心,这便是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哪!

    今日之后,公子否的声望就已然是铸成了!

    当下刘晔策马走上前,小声的对袁否说道:“公子,居巢的老百姓感念你的恩德,都来给你送行来了。”

    “子扬,这不会是你组织的吧?”

    袁否还真以为是刘晔组织的大场面,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彰显他的仁义之名。

    “公子何此出言?这却是居巢百姓自发组织的。”刘晔闻言讶然,他真没有组织,而且他为人正直,虽然内心希望袁否能够收获天下民心,却也不会昧着良心替袁否去造假,组织居巢百姓替袁否歌功颂德。

    “这么说,他们都是自发来的?”

    袁否不由得动容了,他还真没想到,自己居然这么得民心了。

    以至袁否有些担心,这些百姓会不会也会跟着他去寻阳?就像曹军兵临城下之时,新野百姓拖家带口也要跟着刘备去往江夏。

    好在,袁否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彼时,新野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走,一是因为刘备仁义爱民,另外一个却是因为曹操凶名在外,而此时的居巢百姓,却并没有新野百姓的顾虑,毕竟孙策的嗜杀更多的只是针对名流高士,对老百姓却也是优厚有加。

    “公子,你不能走,你不能走哇。”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颤巍巍的走上前来,然后仆地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个老人却是袁否在居巢屯田的受益者。

    老人一家六口从淮南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