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袁否对华佗说:“华侍医,你有没有想过,让你的医术成为一门学说?”

    “让小人的医术成为一门学说?”华佗讶然说,“公子说笑了,歧黄之术,又如何配与各家学说相提并论?”

    “有何不配?”袁否说道,“昔先秦之时,医家不也是百家之一?”

    华佗闻言哑然,的确,先秦之时,医家的确曾是百家之一,只是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余各家的地位才急转直下,医家更成了贱术,连带着行医的医匠也成了低人一等的贱役,往往为世人所轻。

    看到华佗似有所心动,袁否又趁热打铁说:“华侍医,也不瞒你,我已和子扬先生商定好去处,等到了冀州之后,便向我伯父袁绍自请镇守辽东,到了辽东,便立刻在郡中创办一所医学,由你来担任教席,专门教授外科医术。”

    华佗的眼睛便立刻亮起来,袁否若真能成为辽东太守,若真能在辽东办一所医学,并且让他担任教席,传授外科医术,对于医学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华佗所担心的,就是他的外科医术无法传下去。

    不过,华佗的眼睛仅只亮了一下,便立刻又黯淡下来。

    天下的读书人可不多,而区区一个辽东郡,读书人就更少了。

    就那么几个读书人,只怕也是人人争着研读儒学去了,又怎么会有人愿意跟着他华佗研习医术呢?说到底,医术就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而已,顶天了也不过当个侍医,而儒术却是可以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两者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当下华佗说道:“公子说笑了,不会有士子愿意学医的。”

    袁否当然也想过这个问题,接着说道:“华侍医,如果我现在就说,辽东的读书人都愿意跟着你学医,那肯定是假话,但是请你一定相信我,等到了辽东之后,我会极力引导辽东士子学习医术,因为,在辽东,医术将拥有和儒术一样的尊崇地位!”

    “不可能,这是不可能的。”华佗却根本就不相信,摇头说,“公子,若医术真拥有跟儒术一样的地位,若辽东士子真的争相学医,只怕你就又要挠头了,因为,士子都学了医,你又靠谁替你治理地方,管理军民百姓呢?”

    华佗的意思就是,读书人就这么多,这批人学了医,就没人学儒术,你总不能让精通医术的医匠去治理地方,管理军民百姓吧?说来说去,就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太少,士子的总量太少了,这是个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

    袁否却早有准备,回头打了个响指。

    倩影一闪,小若榴便捧着一册简装书走了出来。

    袁否从小若榴手中接过那册简装书,然后递给华佗。

    这样宝贝,袁否原本是不准备轻易示人的,可现在,说不得只能让华佗先睹为快了。

    华佗有些困惑的接过简装书,起先他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待看清楚之后,顿时间就变了脸色,失声叫道:“郑老夫子所著古文尚书注?”

    华佗虽然是医匠,可他也是读书人,也是个识字的。

    而尤为关键的是,华佗也知道读书人数量少的原因。

    天下的读书人之所以数量稀少,却是因为书简昂贵!除了那些世家豪门以外,也只有各地的士族才拥有书藉,庶族寒门子弟要想读书却是千难万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天下的读书人只能出自世家以及士族,而鲜少有寒门子弟。

    像郭嘉、贾诩这样的寒门子弟,简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然而,世家终究只是少数,士族也是不多,所以读书人的总量就始终上不去。

    华佗捧着袁否给他的书册,隐隐约约觉得,这本书册极有可能改变这个格局。

    果然,袁否说道:“华侍医,你手里拿的这本书,工本不过区区百余钱,如果大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