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着荀彧处理政务一直到深夜,今天一大清早,便又早早来到了学宫。

    然而,几乎没人知道,曹丕其实很讨厌处理政务,他之所以对“理政”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却是为了吸引荀彧等大臣的注意,尤其为了吸引父亲曹操的注意,别看曹丕年纪才十二岁,却已经深谙权术了,这个都是耳濡目染的结果。

    曹丕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知道自己出身不好,生母卞氏原本是倡家,是曹操的小妾,所以他只是庶子,既便现在长兄曹昂已经殃于宛城,生母卞氏也成了正室,他曹丕也成了曹操嫡子,但曹丕却仍缺乏安全感。

    因为曹丕还有个聪明绝顶的弟弟,深得曹操宠爱。

    曹丕知道自己的资质比不上曹值,所以只有表现得更加勤恳,勤能补拙不是么只有大臣们都支持他,父亲也认同他,世子大位才不会旁落。

    等荀彧来到学宫时,曹丕已经将昨夜送上来的奏章按照兵事农事工事商事刑狱分门别类的都整理好了。

    荀彧便毫不吝啬的赞了曹丕一句。

    荀彧的称赞让曹丕内心就跟喝了酒一般的飘飘然,因为曹丕知道荀彧是父亲麾下的头号心腹谋士,荀氏更是颍川八大家之首,得到了荀彧的支持,曹丕的世子位就稳了一半,这时候的曹丕当然不会知道,将来荀彧会跟曹操貌合神离。

    荀彧开始坐下来教曹丕处理政务,批了没一会儿,一个小吏忽然急匆匆跑了进来。

    “公子,荀令君,出事了,出大事了”小吏一边跑,一边气喘吁吁的连声高喊。

    “慌什么”荀彧放下手中毛笔,沉声说,“这天还塌不下来,说,出什么事了”

    “荀令君,有人想要造反”小吏急匆匆跑到荀彧和曹丕面前,气急败坏的说道。

    “啥,造反”曹丕闻言顿时吓了一大跳,不论他多少年老成,终究还是个孩子。

    荀彧却是神色如常,冷冷的说道:“陈群,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散布谣言是要问斩的”

    这小吏却不是别人,而是将来一手创立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不过现在,陈群却只是司空府的一个曹掾小吏,不入流品。

    陈群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说道:“令君,在下又岂敢造谣实有物证在此。”

    说完,陈群便从衣袖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荀彧。

    荀彧接过书信,展开匆匆看完,脸色立刻为之一变。

    曹丕有些好奇,问道:“先生,信上都说了些什么”

    荀彧不答,只是将密信递给了曹丕,曹丕看完之后也是脸色大变:“什么,刘备袁否还有国舅董承要窜联起来密谋许都,劫天子銮驾之荆州”

    荀彧问陈群道:“长文,这是袁否写给国舅董承的密信,你又是如何得来”

    陈群说:“这事说来可真是巧了,袁否派来的信使本是要投信于董国舅府,却不想竟错投到了伏国舅府上,伏国舅得信之后,不敢私匿,便私下里找到在下,让在下将此信转交给令君及公子,令君,信中所言之事可是十万火急,我们需早做准备哪”

    曹丕也慌忙说:“是啊先生,密信上说袁否大军五日之内便可至许昌,而今许昌空虚,只有不到两千郡兵,需赶紧从各郡县调兵入卫许都,哦对了,还有董国舅,也需赶紧调兵前去将其拿下,以绝后患。”

    陈群附和说道:“公子所言极是,宜早作决断。”

    “不可,此事颇为蹊跷,难保不是袁否的诡计。”荀彧却摇头说,“董国舅是否真与袁否暗中有勾连,还需仔细盘查,切不可贸然调兵拿人。”

    曹丕说:“可是先生,我们没时间了呀,而且密信中所说衣带诏,也不像是做假,再结合此前刘备意外兵败汝南,刘备在兵败之后,又仓皇出奔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