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其实崔晋很快就明白,之前的惊惧,多数是自己吓唬自己了,道理很简单,他是东宫长史,官职虽低,却没必要在知道点晋国公不喜的风声之后,便太过惊惶,就事论事,即便是在皇帝陛下面前,也不用太过害怕。

    换句话说,他是在尽臣子本份,不必在意其他什么。

    要不怎么有那么一句老话呢,英雄见惯亦常人,还是他太年轻,见的少了,为大将军威名所摄罢了。

    明白了这些,崔晋也回了魂儿,言谈举止,也从容了起来,“成武二年,下官随在大军之后,得见我大秦军威,实乃下官生平幸事。”

    赵石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官职相差太远,又是个读书人,在东宫任职,没必要弄的惺惺相惜,或者做出一副淳淳善诱的样子来。

    随后,赵石的注意力便转回到太子身上,缓缓道:“汉胡往来,除了进献,赐予,联姻等事,最多的怕就是商事了。”

    太子李珀凝神静听,崔晋也竖起了耳朵,因为他们都明白,像这样的机会可不多,而关于大同边市的处置,很可能就会出现在晋国公的这番话语当中。

    实际上,晋国公一旦表明了态度,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此行便多半便要顺着晋国公的意思来了。

    至于晋国公为何没向皇帝陛下进言,在出京之前做出应有的准备,那就不好说了,也许是朝堂上正纷纷扰扰,闹个不休。皇帝陛下没问晋国公的意思。也许是晋国公不欲在商事上多做纠缠。为旁人留下话柄,也许。。。。。。真正的原因,也只有天知道了。

    由彼及此,半路上能得晋国公只言片语的原因,怕也不好猜,不过只要晋国公愿意多说些东西出来,对大同一行,则会多出许多的便利。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他们到是猜对了一点,赵石对大秦商事,一直不曾多做评论,只是在参知政事张光晋上书之后,才旁敲侧击的提议太子出巡,顺便将张光晋弄到了随行名单之中。

    而在皇帝陛下那里,赵石的姿态其实已经一览无余,为了彼此考量,也没多问什么。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实非旁人可以想象。

    赵石的话还在继续。“之前崔大人说的一点很对,胡人重商,为什么?其实崔大人也已经提到过,因为胡人所缺之物太多,所以,商人行走于草原之上,沟通有无,是胡人喜闻乐见之事。。。。。。。。。”

    “而在我大秦,商旅之卑微也就不用多说了,这就是汉胡之间,风俗的差异,明白了这个,也就可以有的放矢,不明白这些,只谈重商抑商。。。。。。”

    说到这里,赵石笑了笑,不管是太子李珀,还是崔晋,都轻易察觉出了他这笑容中的轻蔑。

    太子李珀适时道:“国公所言凿凿,实让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恭维了,赵石还没说到点子上呢,断也不会让人有太多出奇的感觉。

    而重商抑商,也非是单单汉胡往来可以概括,而提出这种观点的历代人物,看到的重点,却是在农业上面,和胡人其实关碍不大。

    赵石顺手拿起酒杯,喝了一大口,出了长安之后,他身上确实觉得轻松了许多,好像除去了一层枷锁般。

    “其实,商旅往来,平常事也。。。。。之后西边商道通畅,自然也会有汉胡商人行走其上。。。。。依微臣之见,阻不如疏,加重税赋,严管行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便是商路断绝。。。。。。。。”

    “这般一来,谁会高兴呢?商旅肯定不会高兴,但在我大秦,商人也就那个样子,不高兴也就不高兴了,而胡人也不会高兴,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了,嗯,有些人应该是这么想的,自己人不高兴也许不要紧,千万不能让胡人不高兴了,连年寇边,谁受得了?”

    赵石嘿嘿笑了起来,太子殿下摇头失笑,虽然他这位大秦太子并不觉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