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否愿意杨守文前往,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杨守文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人家对他尊重,他却不愿蹬鼻子上脸。

    更何况,他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兕子哥哥,真不用我陪你去吗?”

    在杨守文出门的时候,幼娘拉着他的手问道。

    杨守文笑着摇摇头,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瓜,轻声道:“在家好生陪伴裹儿,不许胡闹。

    等我处理完了这边的事情,咱们就返回洛阳。”

    幼娘闻听,乖巧的答应。

    杨守文走出陈府,和明秀相视一笑,搬鞍认镫,跨坐马上。

    两个人旋即纵马行出坊市,直奔射洪县城的城门而去。今日在城门值守的,是苏长史,他和杨守文是旧识,所以也没有拦阻,便直接打开了哨卡,放他们出城。

    出射洪后,两人便向西而行。

    约十余里,只见一座形如马鞍一般的山峰,横在前方。

    山名金华山,因山中有一座金华观而得名。相传,东晋时期有方士陈勋来此结庐,修道求仙。到南朝梁武帝时期,便敕令在山中修建了一座规模极为宏大的道观。

    “想当年,陈子昂就曾在这里读书。”

    明秀勒住马,手指金华山笑道:“我问过梁九,他对我说,当年的陈子昂,是射洪一霸。后来不知怎地受了刺激,便弃武从文,并且在这金华观中苦读十载……”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杨守文笑着回答,一边打量着眼前的景色。

    金华山前山是主峰,山脚下有一座百尺桥,桥头还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有字迹。

    杨守文下马走上前,就见那石碑上写着: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

    “这是陈子昂的《登金华》,前面这百尺桥,也就是因为诗中那句‘虹飞百尺桥’而得名。

    咱们就牵马步行,过此桥后,便是金华观。

    赵太宾言金华观的斋饭乃射洪一绝,我也听人说过,今日正好可以一探究竟。”

    “怕不是赵太宾要求,而是四郎你嘴馋了。”

    “哈哈哈,知我者,青之也。”

    明秀笑罢,话锋却突然一转,轻声道:“赵太宾此人淡泊名利,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

    青之,你可有腹案?”

    杨守文眉头一蹙,摇摇头道:“确未有腹案,不过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昨夜和陈子昂一番畅谈,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赵蕤虽才情高绝,若桀骜不驯,不愿低头,他也不会勉强。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与其逼迫赵蕤,倒不如让他踏实写完了长短经,过他的隐士生活去吧。杨守文可不希望千辛万苦找来的谋主,变成老子一样的伺候!那样的话,着实没有意义。

    两人一边说,一边牵马穿过百尺桥。

    过百尺桥,顺左上三十余阶石阶,便到达了金华观的前山门。

    一眼望去,层层石阶直上山头,两旁古柏森森,云环雾绕,颇有几分世外仙山的韵味。

    而山门外,有道童等候。

    见杨守文两人前来,道童迈步上前,稽首道:“无量太乙救难天尊,敢问可是杨、明两位居士?”

    “正是。”

    “东岩子师叔命小道在此等候两位大驾光临。

    师叔在后山设下酒宴,请两位居士随小道来吧……”

    赵蕤早年间入道,道号东岩子。

    他在巴蜀地区的道门中,颇有些名望,故而这小道童称呼他做‘师叔’也不足为奇。

    杨守文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