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却可以尽量的减少风力对大厦的影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的建筑界有这么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全钢结构优于混凝土结构,适合于超高层建筑’,于是在那个时期大量建造了三百米以上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如1971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高度达到了412米,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高度达到了442米。”

    “嗯,这个我知道,好像全钢结构对于防火不太有利吧?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就是因为大火融化了大楼的钢结构,最终导致了这对双子塔的倒塌。”杨靖说道。

    “没错,钢结构虽然减轻了大厦的整体重量,但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全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对于防火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如果世贸中心双子塔是采用的混凝土结构,那么或许那对双子塔也不会最终倒塌的。”阿德里安点头说道。

    “而且,采用全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状,那就是高层位移太大。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人们发现全钢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高度进一步升高的要求,其原因在于钢结构的侧向刚度提高难以跟上高度的迅速增长。换而言之,就是这种全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在上部因为风力的原因,产生的位移要远远大于混凝土结构。”

    “这一点从我设计的哈利法塔与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对比上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我设计的哈利法塔采用了下部混凝土结构、上部钢结构的全新结构体系。地下负30米到地上601米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系;601到828米为钢结构,其中601到760米采用的是带斜撑的钢框架。”

    “纽约世贸中心是全钢结构,所以那两座大厦在412米处的单侧最大位移达到了1000毫米;而哈利法塔混凝土结构,在601米处的单侧最大位移只有450毫米。即便是从哈利法塔本身来看,到混凝土结构的顶点601米处,单侧最大位移仅450毫米,但到了钢框架顶点760米处,单侧最大位移就迅速增大至1250毫米。而到钢桅杆顶点828米处,单侧最大位移就达到1450毫米了。所以哈利法塔把酒店和公寓都布置在601米以下的混凝土结构部分,而将601米以上的钢结构部分作为办公楼使用。上面的位移太大了,不适合住人,只适合办公。”

    听到这一连串的数据,杨靖不禁惊讶的说道:“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差距这么大啊?”

    “没错,这两种建筑材料的选择,造成的差距就是这么大!”阿德里安很肯定的说道。

    所谓的楼层位移,指的是超高层建筑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物理现象,一般来讲,建筑物高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之后,就会在侧应力比如说风的作用下产生偏移,这是一种必然的物理现象,楼层越高,位移的幅度就越大。

    通常来讲,位移是指建筑物左右水平晃动的幅度,单侧位移则是指建筑物向一侧晃动的幅度。

    位移越大,就代表着这幢建筑物越不稳定。很简单,晃得太厉害了!而如果位移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么这座大楼就会在侧应力的作用下越晃越大,最终轰然倒塌。所以,在建筑界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楼层位移系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超高层建筑的模型通不过风洞测试的话,是绝对禁止修建该大楼的。

    一幢超高层的摩天大楼在设计方案出来之后,都会制作好几个不同比例的模型来进行测试,比如说测试刚性和气弹性整体模型为的比例通常为500:1,而用来测试局部风力研究的模型则为250:1甚至是125:1。

    这种测试模型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侧应力对大楼的影响,从而判断出大楼的设计方案是否合格。

    阿德里安继续说道:“正是因为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位移上的巨大差距,所以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加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