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的主要任务是将铁从铁的氧化物和其他的杂质中提取出来,所以含铁量越高的矿石就越容易炼出高质量的铁。

    一般的铁矿石是无法直接熔炼的,必须要进行破碎,研磨成很细小的颗粒,并且进行多次筛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熔炼的效率和成品的质量。

    由于古人并没有大型机械,所以破碎大量的铁矿石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这些工匠更愿意去寻找含铁量比较高的砂砾来进行熔炼。

    至于木炭,其实在古代也并不容易获取。

    不仅要造窑烧制,而且不同种类的树木所烧成的木炭也会有所区别,想要保证燃烧时间、燃烧温度等条件,就需要对木料精挑细选。

    而且在烧制木炭的过程中,对炭窑的建造也有很高的要求。

    游戏中同样也是无限量供应最佳的木炭,这也给玩家省掉了很大的工夫。

    李鸿运认真观察着熔炉的状态,包括火焰的颜色、大致的温度、从底部流出的矿渣颜色等等。

    助燃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灰石粉与木炭共同作用,将氧化铁还原成铁,而且与杂质形成可分离的钙盐。

    由于整个熔炉中,杂质的熔点要低于铁,所以熔炼过程中,大量的杂质会以熔融状态排出,而铁则因为熔点较高、在这种温度下不会融化,只是被软化成块状,留在熔炉的中下部。

    整个过程十分的漫长,李鸿运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保守,不敢快进的时间太长,每快进一段就赶紧停下来看看。

    但渐渐地,他失去了耐心,开始不断快进。

    日升日落,整个熔炼的过程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

    这些工匠们在旁边24小时地伺候,轮流照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重新添加适量的铁砂、木炭或者其他的东西,也要不断地从下方排出残渣。

    当然,具体添加多少,也都是李鸿运来决定的。

    据说拥有多年冶炼经验的匠人只需要用耳朵听炉火的声音就能判断出炉内的燃烧情况,并视情况增加或减少原料的投入。也可以通过熔炉底部火焰的颜色变化,来检查铁砂是否已经变成了海绵状的粗炼铁块。

    这种海绵状的粗炼铁块,在夷刀的锻造过程中被称为玉钢。

    这并不奇怪,毕竟古法炼铁的原理大致相仿,而夷刀的锻造技术也都是从华夏传过去的,有了本土化的发展。

    只不过后来,由于双方的文化不同,所以铸造工艺有了不同的发展。

    齐朝、盛朝因为有大量的军队,所以注定了不可能在一把武器上花费太多的资源,更追求可以大批量装备的制式兵器,而且由于重甲的流行,寻常刀剑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用起来远不如大斧、长枪等武器;

    而夷刀则是由于当地的披甲率低、战斗规模小,所以在锻刀技术上不断钻研,最终在盛朝的时候有了反超,又被邓元敬将军给反过来学习夷刀的制式打造出盛军的制式兵刃。

    “差不多了,看看!”

    李鸿运看到铁块和炭灰越积越多,整个熔炉的熔炼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立刻指挥着工匠们迅速打破熔炉,扒开不能融化的矿渣和炭灰,从里面取出仍旧有着极高温度的海绵状粗炼铁块。

    这个过程十分痛苦,因为熔炉的温度很高,在扒开熔炉的过程中,火焰产生的高温会烧灼工匠的皮肤,让人疼痛难忍。

    但这些工匠不能等冷却之后再动手,因为完全冷却后铁料可能会跟很多杂质凝固在一起。

    “这么大一块粗钢……”

    李鸿运看到工匠们扒出的东西,有点愣住了。

    因为这些粗钢太大了,实在是有点超出他的预料。

    第一次炼铁,李鸿运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