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而偷生于剽夺,结连凶党,滋扰乡间。

    “剽掠我征镇,覆没我京师,凌辱我衣冠,屠残我士庶。视人命有同于草芥,谓大宝易窃如奕棋。而乃窃据宫闱,伪称名号。烂羊头而拜爵,续狗尾以命官。燕巢幕以夸安,鱼在鼎而犹戏!

    “黄仙芝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肆意掳掠,早已是民心尽失,我等俱是忠贞之士,力为匡扶之谋,正该兴起百万雄师,会于关内,荡平贼寇,嗜血前耻!”

    楚歌一番康慨陈词,整整说了将近一刻钟。

    这番说辞,自然是从梁朝和黄仙芝两方面来说的,而这其中的一些细节,是楚歌从历史上郑畋的“讨贼檄文”中摘录。

    历史上的讨贼檄文,除了历数黄仙芝的罪行之外,还对梁朝的功德大加赞扬,说梁僖宗“爱育情深,含宏道广”,又说梁朝“政尚宽宏,刑无枉滥,翼翼勤行于王道,孜孜务恤于生灵,足可传宝祚于无穷,御瑶图于不朽”等等。

    但楚歌没说这些,因为在他看来,梁朝自身也是一样的烂,或许比黄仙芝能稍微强那么一点点,但强得有限。

    所以,他干不出这种捏着鼻子吹梁僖宗的事情来。

    虽说“天命学说”在古代很有市场,但抛开这些,楚歌也还有很多可说的内容。

    比如,黄仙芝在京师的所作所为。

    放纵手下在城内烧杀掳掠,大肆搜捕会写诗的读书人,还将此时仍在长安的梁朝宗室、文武百官全都赶尽杀绝、一网打尽。

    种种暴行,其实已经得罪了几乎所有的阶层。

    要知道,京师乃是天下之中,许多地方上的官员在京师多半都有亲朋故旧。

    他们的亲族同胞被屠戮殆尽,对黄仙芝自然是恨之入骨。

    即便没有亲朋故旧在京城,天下的读书人看到黄仙芝如此对待京师的读书人,必然也生出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楚歌希望通过这一点,唤起众人同仇敌忾的精神。

    在三重天赋的加持之下,楚歌的这番说辞确实康慨激昂,让众多将领纷纷动容。

    然而,等到他演讲结束后,迎来的却不是冲天的喊杀声。

    节度使府中,寂然无声。

    许久之后,终于有将领说话了。

    “郑相公,末将以为,贼军势大,还是应该等各路勤王军集合起来,再做打算。”

    “末将附议。此时出兵,恐怕无异于以卵击石。”

    “郑相公,天下大势,恐怕绝非人力能够相抗……”

    “听说黄仙芝已经遣使往各节度使处送书信,郑相公,我们不妨看看黄仙芝怎么说,再做打算也不迟……”

    理智到极点的态度,让楚歌瞬间意识到,这次想要通关,恐怕不只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

    黄仙芝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引得人心离散?

    是。

    但那又如何?

    讲天命,讲民心,可再怎么讲,也绕不开两个字,那就是实力。

    此时不论是郑畋手下的将领,还是各地的节度使们都能够看清楚一点,那就是梁朝……药丸。

    之前淮南节度使高骈之所以按兵不动,放任黄仙芝掳掠,也正是看到了梁朝大势已去,所以有了自己的心思。

    各地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掌握着当地的财政权和军权,在梁朝朝廷已经无力节制他们的情况下,一旦梁朝覆灭,他们就是割据一方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为什么要出兵,帮助梁朝灭掉黄仙芝?

    都说天下是有德者居之,但显然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的“有德者”终究是要靠实力支撑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