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公告:书友们,“就爱来小说网”最新域名“www.kushuxs.net”。请您牢记本站网址并加入收藏,手机也可直接访问,会自动进入手机站!
 就爱来手机站
http://m.kushuxs.net
翻页 夜间
就爱来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四百七十节 精心计算,跌倒吃饱?


    看来自己还真小觑了甄家这个新四大家之首的底蕴啊。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差不多。

    贾家都没落了这么多年了,可造大观园的时候三五十万两银子说花也就花了。

    虽说这里边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黛玉的家产,但是人家贾家敢花,就说明人家的底气,说明人家是见惯了大笔银子的,三五十万不在话下。

    那贾家鼎盛的时候有个三五百万资产,好像也就合情合理了而甄家为首的新四大家既然取代了原来金陵的老四大家,那起码家当底蕴应该差不多,甚至犹有过之才对。

    这拿出三十万来贿赂打点自己,似乎也就说得过去了。

    冯紫英在寻摸着这甄家的家当,顺带也要考虑一下朝廷给自己交代的任务。

    虽然临行前内阁没有交代具体的要求,但是黄汝良却是专门拉着自己一阵好说的。

    朝廷拉下的饥荒有点儿大,而且临走前又接了二百万,那这一趟江南若是不顺也就罢了,但若是顺利拿下,那起码就得有个说法了。

    这一趟军事行动就是二百万,当然,这二百万肯定也不是全花在军事行动上了,本来登莱镇、蓟镇和辽东镇也需要拨付一些款项,都混在里边算到军事行动头上了。

    那么这一趟收回这一笔投入只是最最基本的,或者说只能算是附带,还得为朝廷拿回朝廷想要的。

    朝廷想要的是什么,是这三年被南京花掉的江南赋税。

    大周全年赋税收入冯紫英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后期开海的特许费,和市舶司的关税收入也开始起来了之后,就更不好统计了。

    但是前期他知道的,元熙四十二年,也就是永隆元年,大周全年赋税收入大概是二千二百万石左右,而后永隆皇帝这十二年中,前五年没太大变化,后七年则因为工商业发展略有增加,冯紫英没太过问户部那边情况,估计应该增加有三百到五百万石左右。

    这个数字是折合的米麦来算的,不太科学,因为粮价波动较大,而且还会收到银子本身价值波动影响,但大周户部就是这么统计的,冯紫英也没辙。

    当然这里边还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劳役问题,在地方上,很多地方都已经悄然采取了用银米折抵劳役,这又是一笔没法算的账。

    这笔收入其实也充当了中央和地方上开支的一笔黑洞烂账,但同时也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润滑剂,毕竟这中间有较大的余地才能让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维系下去。

    至于说中央也好,地方也好,肯定也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各种苛捐杂税,否则地方官员们怎么过活?但这都不是主流了。

    说起来也是可怜,堂堂一个大周朝,每年财政收入也就三千万石粮食左右,如果把粟、麦、米各折二:四:四的比例,并且按照正常年的通州张家湾、湖广粮食主产区以及南京这个南都水运码头三个地方的粮价来进行一个加权平衡计算,大概三千万石粮食可以折到三千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可荣国府修一个大观园都能用掉三五十万两,算下来似乎都可以占到大周朝户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了,想想都不可思议,当然都说了,这都是帝国明面上的收入,还有其他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比如地方上的加征火耗和运输费用等,那就根本无法计算了。

    而江南四省的赋税,也就是南直、浙江、福建、江西大概占到四成左右,而所谓核心的江南八府则占到了二成五左右。

    这其中赋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田赋收入,而税收也就是商税、关税、杂税这些税种所占比例不高。

    这也是原来大周本身就是一个纯农业国度的缘故。

    但是随着开海贸易开始,加上冯紫英这只蝴蝶带来地对工商业的大力鼓励推动,南北的工商业都出现了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