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搅合了些什么玩意儿!报假数充人头,冒领军饷,也难怪人家蒙古兵揍上门来,总是有抵挡不住的时候了……尤其当北平守边的将军,个个被调走,那就更是一年不如一年,燕王的到来,那就更是给这帮人带来了倚靠。从第一次求助燕王府之后,他们就尝到了甜头。
打不过?没事儿,有燕王收拾烂摊子呢!燕王身为大明皇嗣,为明朝江山做一份贡献,那不是应当的吗?
时日一久,北平边军中自然对此依赖无比。
初时朱棣没回味过来,还真给抛头颅洒热血去了,等后头回味过来,朱棣将这波人生吃的心都有了。但清醒下来,朱棣当然知道生吃他们不可能。朱棣虽然屡次襄助守城军,但仔细算一算,王府亲兵有多少?守城军有多少?守城军还是主力军。而这批人,在北平百姓的眼中,也是守护他们的人。哪里是朱棣能轻易撼动的?
这是其一。
而北平的地方官呢,也是从多个地方入手,企图克扣钱财。平日里的官场潜规则且不提了,他们主要下手的还是在于税收一道上。当地粮长勾结,要从中捞点出来,那是很容易的事。他们征得足够的税,却谎报更少的人头,交上去的也就相应少了。北平地远,又环境苦寒,洪武帝要求自然不高。但他降低了标准,给予了优惠,这些却都没落实到百姓的头上啊。
这是其二。
综合起来,也就是说北平这个地儿,真不怎么干净。
而朱棣是什么人?他是洪武帝的儿子啊!就算他再不得宠,他再不喜欢自己的父皇,但他的眼中装的也是整个大明,见到如此乱象,朱棣如何不怒?只是他对此道并不精通,朱棣在忍无可忍之下,便先行试探了一番当地守军,给他们以一种,朱棣要上报他们守城不力的假象,这些人自然跳脚不已,逼到营地,明里暗里都道朱棣越了职权、管得太宽。
当然,朱棣出兵帮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不会这样说话。
当地军政相通,没多久地方官也知道了这些事儿。这些个人,平日里看你是王爷,巴结你尊敬你,那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可当他们发现,你是要阻拦他们拿好处的时候,不好意思,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就算你是王爷,谁也不会傻站着挨宰。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近来这些人才频频相邀朱棣,想从朱棣嘴里问个风声。若是相安无事,他们自然也不愿意和朱棣相冲突,毕竟对手是王爷啊!还是个上了战场杀人如麻的王爷啊!——当然这段儿纯属这些人自我脑补,还不慎传入了朱棣的耳中,令朱棣又觉好气又觉好笑。
这些人在北平待得太久,着实都成土包子了,眼光就那么短浅,以为朱棣能任由他们摆布呢?他们之间的通风报信,不少都被朱棣给截获了下来。
对此,陆长亭不得不感叹,不愧是锦衣卫又在他手里发扬光大,还搞出了个东厂来的男人。
其实这些事儿听上去,着实无趣又枯燥,还带着浓浓的憋闷。
但陆长亭还是不知不觉地听了很久。
朱棣冷声道:“不出一年,我得把这些人都给涮个干净!”
陆长亭暗暗咋舌,朱棣受洪武帝的影响颇深啊,这两人都标准的上位者思维,贪官就该死,有贪污就该处理个干干净净。但明朝工资低啊,官员们也得生活啊,自然便将手伸向了其它地方,一旦开了个源头,那便打不住了。明朝有些钱,甚至是默认让这些官员们贪走。只是洪武帝并不知晓罢了。他若知晓那还了得?你要贪个二十两银子,都能把你的皮给剥了!
也正是洪武帝和永乐帝的铁血手段,将明朝大臣杀了个干净。
对待贪污一事,用以重锤,是好事,但治标不治本,光杀人有何用?洪武年间,杀了那么多人,该贪污的照样贪污,不仅如此,洪武帝还会发现,之后贪污的人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