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肥得流油的黑土地,广袤的平原上,丰腴多汁、肥嫩美味的牧草茁壮生长,甚至好些苜蓿草,高度已经平齐了人的脖颈。大量的野花在牧草从中肆意绽放,七彩的花朵,最大的花儿比海碗口还大。
无数蘑菇圈子重重叠叠,嵌套在浓密的草丛中,如绿色的夜空中闪烁的彩色星辰,每一颗蘑菇都又肥又大,引来了好些素食小动物的啃噬。
一条条玉带般的河流蜿蜒而过,平滑的河面风波不起,好似明镜。清澈的河水静静的滋养着这片广袤的沃土,从高空俯瞰,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肥美的游鱼密集的堆砌在一起,好似一重重厚重的城墙,一层层的码在一块儿。
如斯广袤的原野,如此肥沃的土地,却恒古以来,极少人开发。
这里是大玉朝东北三十八行省,自玉猞猁龙兴,建立大玉朝后,就颁发太祖大诰,第一条禁令就是,将这三十八个行省的肥沃土地彻底圈禁,以为玉族人的最后自留地。
在玉猞猁的构思中,若是未来玉族坐不稳中原天下,仓皇落魄,逃离中原,那么玉族人还能固守这三十八座行省的土地,圈地割据,自得其乐。
所以,这三十八座行省的肥沃土地,就被玉族一年一年的圈禁,温养地力,足足蓄养了六百年。偌大的平原上,除了玉族人稀稀拉拉的建起了一些戍卫的屯兵军城,一些瞭望戒备的小型兵镇,也就只有一些散乱的流民庄子,错落分布在各方。
六百年。
总有中原大地破产失地,活不下去的流民,完全不顾大玉朝的官方禁令,硬着头皮闯入这一片沃土。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偏僻所在开荒垦田,种植作物,建立村镇。
六百年的岁月流逝,这一片沃土上,类似的大大小小的村镇何止十万数?
负责镇守、戒严这片沃土的大玉朝将领们,也就欺上瞒下,默许了这些村镇的存在——他们每年,都从这些村镇身上,苛以重税,所有的税赋收入,全都进了他们自家的口袋,一个个大小将领,就依靠盘剥这些村镇,全都成了富家翁。
高有百丈的小青山下,一个七八千人的大镇子里,原木搭建的木屋圈成了一圈,四周都是高有两丈许,用土、木、石料垒成的厚重城墙。
几个精壮的青年手持梭镖、火枪,站在村子北面唯一的进出大门处,眯着眼,眺望着远处的动静,带着一丝怨怒之气,低声嘟囔着,用尽了最粗俗的俚语方言,问候着附近一座大军城的镇守总兵。
秋风乍起,眼看着距离地里的庄稼丰收,也没多久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那位世代袭传的总兵大人,又要派家丁、私兵,来各处村镇征收粮食,催讨税赋了。看看村子外面,一望无边、稻浪翻滚的农田,这些青年的心里都憋着一口恶气。
这些年,镇子里的人口日益繁茂,新开垦的田地也越来越多。
镇子里的商贸,也渐渐的繁茂了,各色顶级的兽皮,各色肥美的干鱼,还有各种干蘑菇、干药材,如山林里的百年老参、百年灵芝等好药等,都是镇子里极畅销的好货。
货物类型多了,货物价值高了,镇子自然就发达了。
但是如此发达兴旺的镇子,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是紧巴巴的。没奈何,那位总兵大人征收的赋税,实在是有点过高了,用敲骨吸髓来形容,那是丝毫都不差的。
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灵敏的消息,每次他的私兵队伍跑来征税,总能将镇子狠狠地刮一层油水,将镇子一年的收益中,八成以上的利润刮得干干净净,恰恰好就留下了镇子里的百姓嚼裹一年的钱粮。
这等重税,放在中原,早就民怨滔天了。
但是在东北三十八行省,呵,所有的村镇,但凡这些将军们开口,无不乖巧的任凭宰割——毕竟,按照大玉朝的太祖大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