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一人需要八十天,一天就得八十人,现在入了秋,时间很紧迫,以二十天为期限,半亩八十工分,剩下三亩五分地就需要五百六十个工分,二十天,一天就得二十八个人,这只是夯筑地基和墙体以及架杆拉网主要工程量需要的天数和人数,还要额外加上挖管道织草席的人,四十人估计就够了,除去已有的八个人,还需要另找三十二个。大家都算算,是这个理吧?”

    李二根惊得半晌没说出话,停顿一阵才说:“呵呵,你小子咋变这么聪明了?”

    秦如海笑着说:“是刘萍教我的,昨晚大致算过一次,有些啰嗦,应该没算错吧?”

    张存顺和李天福接连点头说没错。

    而王二狗还停留在加减乘除的运算中没有回过神来,低头心算,弄不清秦如海是算对还是算错了。

    秦如海问张存顺:“张叔,一天需要四十人,会不会有些吃紧?夯筑地基和墙体等体力活可以由男劳力完成,女的可以在家编制草席、准备竹竿绳索,不管怎么说,每天地里上工的人数至少要保证三十人左右,这样才不会耽误工期和进度。还有大家吃饭的问题,各自回家去吃耽误时间,集中起来由我们安顿,也会产生不少的费用,还有监工督促的事。这些又是额外的事情。”

    张存顺点点头说:“呵呵,只要你能算得出人数,我就能如数找齐,一天四十人,每人五十,一天就是两千,二十天就是四万,这么多人回自个家吃饭肯定不行,要不就在我家做吧,伙食开销都从合作社出,先由二狗垫付上,也不用另请帮手,春华、秀梅、刘萍还有我家的,四个人做四十多人的饭菜应该能应付,二狗跑跑腿办办伙食叫叫人,也算为合作社出力。我负责清点人数,二根负责大家的吃饭问题,天福和海娃负责监工,大家觉着咋样啊?”

    大家打心眼里佩服张存顺的胆识和果断,纷纷表示没有意见,举双手赞成。

    等大家散去,时间也到了深夜。

    第二天上午,村委大喇叭响起来了。

    张存顺扯开嗓子喊话:“大青山的老少爷们,村委急招三十二名青壮年劳力,伙食管够,一天五十块工钱,主要任务就是下地打夯筑墙,有意向的来找我报名,人数有限,先到先得,人满就停了。我再重复一遍,大青山的老少爷们……”

    张存顺连续喊过三遍后,就捧着茶杯坐等村民报名了。

    秦如海等人修建大棚的事,在村里早已被传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但都在坐等观望,现在听张存顺喊话,接连过来了解情况。

    张存顺的挑选标准有三个,一个是能踏实干活,再一个就是身体无重大疾病和残疾,最后一个就是和他没有过节。

    这些条件并不苛刻,但夏秋时节,村里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幸好需要的人数不多,最后只得加上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汉和干得下粗活重活的女人充数,这才勉强凑够了三十二个人。

    下午,张存顺好不容易做通几家与秦如海家耕地相连农户的思想工作,加上已有的两亩多,也很快解决了土地问题。

    晚上,大家又聚在一起商量明天的事情。

    现在,人和土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扩大规模、抢赶工期的事。他们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最后,张存顺提出了一条建议,打算汇报镇领导,邀请县电视台记者跟踪报道明天的盛况,以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关注。

    他一开口大家都默认同意了。

    第二天清晨,村委的喇叭又响起来了,“昨天登记的村民,赶快到村委集合,早上,镇领导和县电视台记者要来,大家打起精神,八点钟我们准时去现场。”张存顺又连着重复了很多次,是怕人不齐扫了领导们的兴致。

    张存顺是村里的土皇帝,他的话就像圣旨,没过几分钟,浩浩荡荡上百个村民从大小巷道一起涌向村委,其中很多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