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念都是慢慢扭转的,不管听了多少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话,可娶来的媳妇识字明理,一个好媳妇富三代,这是铁一般的定律。
从前普通百姓家没这个需求,也需求不起,可现在,可以有这方面的需求了,那么,为何不想一想?
那些贫寒人家的女孩长成了,县成的良妇,不用费很多的心思,就能娶到,为何不去求娶?
如此,到时候送女入学的风气就会从底层开始刮起,虽然家里是少了帮手,可将来嫁女儿的身价可不一样,彩礼都能多很多。
这比把女儿卖了做丫鬟可划算了。
还有一个,在家里干再多活,那也换不来真金白银填补生计啊。
越是穷的人家,反而越愿意尝试,也越是踊跃。
辛夷已经想过,经过一些年头,到时候女孩读书的风气就会渐渐的进入到中等人家。
毕竟普通人家的女孩,什么货郎的,卖油郎的,打铁匠家的,就是乡下种田泥腿子的人家闺女都识字了,没道理在家娇养的闺秀还是睁眼瞎,说得过去吗?
也许改变的过程是缓慢的,困难重重的,推动的动力也是非常的市侩的,但终究,这个风气一直在慢慢的变,不是么?
就如最开始辛夷有这个想法,并且把这个想法和萧元祐说的那样,
“五哥,我知道这件事要做很久,也许十年,百年,或是更久,才会有我的设想那样的盛况。”
“只是,世无完全之常法,我希望在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我种下的这些种子,能够顶破陈旧的桎梏,开出明媚鲜艳的花朵来。”
“我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这是不是异想天开,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做点什么,我算是白活了这一遭。”
甚至,她也会辜负师父那么多年对她的教导。
师父对她的教导方式很特别,但谁又能说这样的方式是错的呢?
如果不是师父的那种教导方式,她也走不到今日。
更不会有这些在她看来很伟大的想法。
将来的将来,她是来不及看到,那又如何呢?
萧元祐看着眼睛迸射出晶亮光芒的辛夷,眉梢眼角的温柔遮都遮不住。
他愿意陪着他的女孩去实现她心中的所有想法,不管好与坏,痛苦与快乐。
她未来的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将有他的参与。
因为扩大了招收孩子的范围,第一批招收的女学生大概有二十名。
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辛夷觉得还是不错的。
县衙后头空院子还有很多,她将两个院子打通,一处学习,一处供女孩们寝室。
有些临县的女孩没法子每日回府,就住在县衙后面。
这次新进的二十名女孩里,有个临县的女孩叫春枝,这些女孩就数她的模样最俏,为人也是嘴甜勤快。
小小的年纪,大约是家里贫寒,孩子又多,所以人很沉稳,无论学习还是洒扫,照顾自己,那都做的很好。
她学的比旁人快,又能理解的很好,别人还在琢磨着怎么把字写好,她已经能写的像模像样了。
为此,这样的孩子,没人会不喜欢,辛夷也觉得这个女孩不错,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未来的路自然比旁的女孩要多些。
皇帝老爷知道她在北地办女学堂,大为赞赏,不仅仅赏赐了辛夷东西,还给她升了官,同时又拨了银子给她,给她用做办学之用。
辛夷办女学,不仅仅教授读书识字,有些确实没有很多读书天分的,她还开设了女工针线的课程。
学会了,总是让女孩们多一条路可走。
现实市侩,她总要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