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直接指定柳逸轩为先锋,自己的儿子嘛,谁还能说什么;但这样未免有任人唯亲之嫌,尽管他相信儿子的势力,架不住他年纪轻,别人嘴里不说,心里却怀着怨恨呢。
因此五王爷采取了一个看起来公平的选拔:比武加谋略。
比武好理解,校场上一战,真刀真枪点到为止,谁先倒下谁就输呗!若论起谋略来,可就有讲究了。战场局面瞬息万变,一个好的将军要对整体的局势有个大致的把握,能及时应对战场上的任何突发事件。由五王爷和谋士们出题,将军们做出谋略、应对,最终的结果是柳逸轩胜出,文斗武斗俱是头名。
这就很出中人的预料了,可事实就是如此,柳逸轩的文韬武略是他们亲眼所见,由不得不服。尤其是那几个跟他抢着争先锋的将军,一番比试下来无不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战场上的铁血汉子就是如此,可能一句话不合就大打出手,看着高傲、粗鲁、无礼,有时却也单纯率真的可爱,对于真正比他们优秀的人,也是由衷佩服的,是心服口服。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柳逸轩率五千骑兵伏于山坡之上,瞅准敌军用午饭的时候从高坡上直冲而下,敌军大乱,丢盔卸甲而逃。
他是以骑兵冲入敌军的步兵之中,本就占尽了兵种上的优势,又是出其不备,大获全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战争的收获颇丰,杀敌数千,俘获士卒一万,辎重无数。
庆功宴上,众将纷纷向柳逸轩敬酒,一个个都磨拳擦掌的恨不能冲到吴王军营里砍杀一番。没参加先锋军的心里都难耐起来,纷纷举着酒杯大喊:“请元帅下令发兵进攻,末将等即刻端了那群反贼去!”
五王爷双手向下按按,示意众将安静,道:“各位稍安勿躁,我们非但不能进,反而要退。”
“却是为何?”众将大眼瞪小眼,待反应过来一时都炸开了锅,叫嚷着问为什么。
五王爷却未作过多的解释,只威严的道:“此乃本帅命令,违者军法处置!”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的命令便是军令,必须遵守,一句话堵住了悠悠之口。众人都不解他为何下这样的命令,而不是乘胜追击,变小胜为大胜。只有军师含笑点头,柳逸轩的眸子也闪了闪。五王爷的打算,他不说领略到十分,八|九分还是有的。早在五王爷迁走滨州府的百姓时,他便想到了,因为如果是他,也会这么做。
吴王往东打是从丘陵山地往平原打,由高往低,占据了地形的优势,其势不是轻易能遏制住的。与其多做无畏的牺牲,不如干脆把他放到平地上,大家对打,起码自己不吃地形上的亏。另一方面,又拉长了敌军的供给线,战争拼的不止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有粮草等一些列的比拼。况且吴王跋山涉水而来,已是疲军,走的越远,疲的越甚,而自己这边正好可以以逸待劳。
而这些暂时都不是能告知众人的,毕竟人多口杂,万一泄露出去,这计划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因此父王才没有解释,而是采取最简单的方法,用三军主帅的权威下达命令。这个方法最有效,却不能常用,元帅是一只军队的灵魂,古代那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都有高瞻远瞩的主帅。但治军并非一味用强硬手段就可以的,还要与将士们心贴心肉贴肉,大家才会甘心情愿跟你卖命。
大军退至滨江,在滨江安营扎寨,等待吴王叛军的到来。
吴王的先锋是世子柳威,与柳逸轩带的先锋军有过一次交战。二人还隔着和喊了几句话,小时候便有许多龃龉的二人,此刻的话自然更不会投机了。柳威使阴招,悄悄命小股骑兵潜到柳逸轩后面,幸好柳逸轩早防着他,没有吃大亏。双方便恶战起来,柳威和柳逸轩还有过几次马上的短兵相接。柳逸轩年纪虽小,个头已经长成,力气又大,武艺又好,对上比他大好几岁的柳威,也丝毫不落下风。
柳逸轩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