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个美院学生啊,他们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大型会战,娴熟的适应了这种收放自如的大兵团作战模式。

    把庞大的项目肢解成无数个细节,哪些工作室负责分支,哪些人专注串联。

    这已经是大家愈发娴熟的套路。

    而戏剧学院的研究生,则让万长生对硕博有了新的认识,可能这些家伙都是搞技术出身的,应该堪称业界大拿,但又还没获得多少机会的那种深藏功与名。

    各种曲目就存在他们脑海里面,信手拈来的水到渠成。

    更不用说的就是国家大剧院的乐团,能进这个编制的,单独拿出来其实个个都是全国专业标兵。

    好比梅师姐那样,他们能进博物院的研究生,已经是同行业里面最顶尖的存在。

    对本来只需要平铺直叙奏个背景曲儿下班的他们,只看了一遍视频,就二话不说改工作内容,编导怎么说怎么来。

    以这种实力和投入认真来做这个,确实是有点杀鸡用牛刀。

    偏偏万长生又是个不太精益求精非得抠细节的家伙,大概有内味儿就行,有点瑕疵或者配合上的技术难点,糊弄糊弄马虎过去就行了。

    重点是强调整体效果。

    整个视频需要表现出来的舒缓入场,琵琶惊艳,展现出了艺术的深厚魅力之后,就是悲苍悲凉的低沉,把主题拉入到史诗般的节奏中去。

    童声和唢呐,就如同刺破乌云黑暗的利剑,否极泰来的再昂扬推进。

    这就是站在导演的角度,需要总体把握的起伏关系。

    所以细节上有点这呀那的,可能有些导演会事无巨细的要求精准,万长生没有,他反而会要求部分细节降低存在感,不要抢了重点的存在。

    观众们也是反复几刷这段视频才发现,那卷轴、那背景在画面跌宕起伏的时候,有点模糊的退远。

    更好的烘托出主题。

    也是作为一个画框一样的存在。

    这更是美术生都知道的一个细节,一幅画有没有边框,最终的效果是两回事,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相片店洗照片的时候有个选项,就是需不需要白边,这是可以免费选择的。

    有了白边以后,照片的画面感会从三分跳到八分。

    所以大美的艺考生基本上都会用透明胶带封上画纸四边画色彩作业,这样拆了以后就有天然的画框了,分会高点。

    当然大家调侃是因为纪念老大的针孔陷害事件。

    说回到这个视频,真的不算多了不起。

    各大视频网站上多的是。

    但好就好在真实的挖掘和烘托出来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唤醒骨子里难以磨灭的深厚情感。

    曾经有很多理性又冷静的声音,痛心疾首,文化是多么的丧失,年轻人是多么的玩物丧志,如此下去国将不国,行尸走肉。

    可此片一出。

    所有人才意识到,不是大家心中没有感情,而是文艺工作者们没有奉献出足够好的东西!

    别再说观众没有欣赏水平了。

    艺术家有没有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挖掘大家需要看什么,愿意看什么,又应该看什么的最佳契合点呢?

    这个短片之前肯定有无数做得更加精湛的混剪,之后也有无数更能体现爱国情怀的作品。

    但在这一刻,热情被引爆了。

    苦难才过去几天?

    就开始忘乎所以了?

    好的不学,刺激享受、好逸恶劳倒是朝着人性必然的方向滑过去。

    是时候给各种嚷嚷抱怨的人打针强心剂或者清醒针了。

    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