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说得太高,吓到众人,故意有所保留。

    “什么?亩产五石?天哪,这么高?”

    饶是王绮芳故意说低了不少,还是把在场的三个人吓了一大跳。

    不是他们大惊小怪,实在是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要知道,以大周的农业水平,小麦的平均亩产仅为一石半,水稻更少,一石挂点儿零。

    可王绮芳却说,她能提供亩产高达四、五石的粮种。

    如此高产的粮种在农业是根本的大周意味着什么?对他们的大业又意味着什么?

    铁楚的脑海里,甚至闪现出,成群的难民,被他们如山的粮食吸引了去,一时间,他们侠客盟麾下的将士成倍的增长着。

    不光铁楚做着白日梦,就是向来老成的李靖天也被这个数字深深震撼了。

    原因很简单,民以食为天呀,这粮食,别说在灾年或者战乱之年,就是在眼下这风调雨顺的年景里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是当权者确保统治安定的重要砝码。

    要知道,大周的平民们最是容易满足,只要保证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他们便不会又反叛之心。反言之,若百姓们的温饱出了问题,肯定人心浮动,那时再有有心人士的煽动,大周的天下也就乱了。

    “恩,我庄子上去年种的小麦,秋收的时候就达到了三石多,”王绮芳点点头,用自己的庄子作掩护,“粮种我又经过了改良,最低亩产可达四石,如果土质好的话,五六石也不成问题。”

    王绮芳前世不是搞农业的,但也听说什么粮王种的小麦亩产高达七百八十多公斤,换算成石的话,足足有七八石咧;还有杂交水稻的亩产也高达九百公斤,远远比她说出的数据高出许多咧。

    当然,前世的粮种都是经过优化滴,也都用了农药、化肥,更有不少农科技术的作用,而这些大周统统都没有。

    不过,王绮芳并不担心,她是没有那些高科技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的粮种,但她有更神奇的空间。

    “四石还是最低亩产?”

    李靖天无语了,他有些不置信的盯着王绮芳看了许久,突然想到她刚才提到的一句话,“对了,你说土质的问题,是不是要置办种粮食的土地?不知你可有目标?”

    “呵呵,表哥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王绮芳微微一笑,“我这次请你们来,正是要说土地的事。据我所知,在东北关外有大片荒芜的土地,若这些土地开垦出来,将是上好的良田。而且粮食种在关外,朝廷的人也不会注意。”

    “关东地区?那里可是穷山恶水的苦寒之地呀,朝廷那些仅次于死刑犯的重犯,才会将他们流放道关东,哪里怎么会有良田?”

    李靖天走南闯北,稍作思考便知道王绮芳说的是什么地方。只是,他对那个地方并不看好,虽然土地多,但多是荒地,冬天还奇冷,根本就不适合在那里居住。

    “表哥去过关东吗。”王绮芳前世的时候,并没有去过东北,但好歹也学过历史呀,至少知道东北土地广阔,黑土地更是肥得能攥出油来。

    还有一点,若大哥他们真的想扶持李唐复辟的话,可以先占据关东地区当根据地,那里资源丰富,且不受朝廷的重视。

    自从当年周太祖灭掉支持李唐的渤海王之后,偌大一个关东地区便成了无主之地,朝廷更是嫌那里的自然条件艰苦,连个官员都不派遣,指使关东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

    若在那里占据大片的土地,建立李唐的政权,可比大咧咧的跑到关内地区谋反强多了,也安全的多。

    “没有,”李靖天摇摇头,低眉沉思了片刻,道,“好,既然表妹说那里能垦出良田,那一定有这么说的道理。等我伤势痊愈后,我便亲自去趟关东。”

    “恩,我也去”

    铁楚是李靖天的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