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他们也很难伤到自己。 但是像今日这般,杀人好似砍不会抵抗的草人,眨眼间就砍死几十人的情况。

    应该是不会发生的。

    简单地说就是。 薛冰认为杀这些咸阳守军,一点困难性都没有。 结果让他那因为久未经战阵而有些兴奋的心情好似当头淋了一盆凉水一般,瞬间就消失不见。

    而随后所发生的情况,也正如薛冰所预料的那样。

    咸阳守军低下地战斗力根本无法阻挡这支精锐川军的进攻,在城门宣告失守的短短两个时辰后,近两千守军除了战死就是做了俘虏。

    其实这些曹兵中,尤其是由徐质所留下的一千兵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奈何这一千曹军肩负起了防守城墙的重任。 而将城内的防守交给了原本地咸阳守军。

    只是没想到,居然有小股的川军突破了城墙上的防线冲到了城下,进而冲到了城门处。

    因此,当城门失守之时,咸阳守军的主要战力依旧滞留在城墙之上,与越来越多的川军僵持着。

    随后,从城门处杀入的川军分出一部分,从另一侧将这些曹兵围困在了城墙之上,遭到两面夹击的曹军最后只能选择投降。

    持续一日外加一个早晨的咸阳攻防战宣告结束。 对于曾经贵为强秦都城地咸阳来说,这么快就宣告失守,实在有损于其盛名。

    只是薛冰却没心思去考虑那些无用地琐事,在顺利夺下咸阳之后,他所要考虑的不是整军休息,而是下一个目标:武功县。

    武功县算不得一个大城,论规模实际上还不如修复后地咸阳。 薛冰初时还不明白那徐质为何舍咸阳不守而据武功。

    后来取过地图查看了一番,依旧未想明白到底为何。 最后薛冰只得下个结论,谓邓芝道:“徐质虽有武勇,却无谋略!”

    将一切问题归结到了徐质的个人素质之上,那么就不用再废心思去揣度其据守武功的用意了……

    邓芝随在薛冰的身边,与其一齐望着面前的那座算不得很大的城池。 只是瞧了片刻,突然闻得城头上战鼓齐鸣。 南门大开,紧接着便从内闪出许多军马。

    薛冰于马上远远打望,见远处大旗之上书着一个徐字,便知来将定是徐质无疑,遂对身旁邓芝道:“不想此子竟然引军出城迎战我等,待我稍后于阵前将其斩杀,想来武功城今日可破矣!”

    邓芝道:“此番不劳将军上阵,但叫末将往。 取此子之头献于将军帐前。 ”

    薛冰见邓芝请战,便道:“既然伯苗愿往,某自无不允。 不过这徐质虽一小辈,然其毕竟乃名将徐晃之子,我曾听子均言,此子颇有武艺,伯苗当小心谨慎。 ”

    邓芝道:“多谢将军提醒,末将明白。 ”说罢。 一提手中长枪,拍马奔出阵来,口中则喝道:“某乃汉中王帐前扬武将军邓芝邓伯苗,可敢与某一战否?”

    话说邓芝出阵喝罢,一摆手中长枪静立于阵前。 只待曹军阵中有人答话。 那徐质闻邓芝之言,口中轻道了一句:“无名下将,焉敢如此狂妄?”念罢,一提手中大斧。

    就欲出阵与邓芝撕杀。

    不想突然听闻身旁一将道:“不劳小将军亲往,末将前往擒之。 ”

    徐质回头一望,见那人乃是戴陵,当下便道:“戴将军愿往,最好!”于是派戴陵出阵,去战邓芝。

    原来这戴陵乃是徐晃帐前偏将。 徐晃出兵长安之时,一留薛则守长安,二留戴陵镇关中各郡县。

    而薛冰取长安之时。 那薛则已经降了汉中王一方,而这戴陵恰好在咸阳与武功一带巡视。 没几日,徐质引军经过武功,恰好遇到戴陵,便留其镇守武功,以保其后路。

    这也是徐质未能取下长安后,舍咸阳而入武功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