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评大师截了一个图,已经有十几万个人朝他们骂了过来,群内众人一看,一时连连变色。最后,咬了咬牙,神评大师说道:“兄弟们,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次算我们栽了。赶紧的,跟哥一起去跪舔吧。”

    “黄一凡,黄老师,黄教授,黄大神……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您原谅我吧。”

    “黄老师果然天纵奇才,这诗写得简直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我对你的景仰之情无可言说,请收下我的膝盖。”

    “以后谁敢说黄一凡老师没资格担任教授的,我神评大师就与他没完。”

    “对,对,黄教授的文采简直如日月星斗,这一首诗的想象力实在是太惊人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最后几句,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虽然我知道,这一句话绝对是黄一凡教授用来骂我们的,我们就是所谓的豺狼,我们就是所谓的猛虎,毒蛇。不过,当看到这一首绝世神世问世之下,我们哪怕被骂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随即,原来攻击与质疑的贴子很快就变了风向。

    这般场景在有心人的眼里,简直是捧腹大笑,“你们这些阿狗阿狗死一边去,就你们还有水平欣赏黄一凡先生的大作,还是让中文系高材生来评论吧。”

    “我是复大中文系,但我不敢评价这首诗。”

    “我是燕大中文系,虽然我对自己的中文水平很有信心,但我也不敢评价这首诗。”

    “我是水木大学中文系的,如此神诗完全也不敢说一个字呀,我想,我还是去请教一下孔书俊教授吧。”

    不得不说,蜀道难的出现,不但将一些普通人给震撼了,甚至连一些研究中文的人士也给震撼了。而在这一首诗作出现之下,一场文学圈的研究风暴却是悄然开启。

    TT网直接推出一个自由古诗体的专题,以此特别讨论“蜀道难”这一首诗。该专题评论:“原本一直认为自由诗是现代诗的专利,而当蜀道难出现之后才发现,原来古诗体可以写得如此的自由奔放。甚至,采用古诗体的这种自由模式比之结构完整的五言七言更具有韵味。如这一首诗当中或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嚱”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

    复大中文教授“章知州”在读了《蜀道难》亦在其微.博上做出了评价:“这一首蜀道难除了极为有特色的自由古诗体之外,这首诗的夸张手法亦令人惊叹。如评价蜀道难,就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将难度夸大到了天边。为了强调蜀地交通间隔久远,诗人就用了“尔来四万八千岁”来形容,为了突出蜀道的路盘曲,他又说“百步九折”,而为了表达蜀道的山很高,诗人甚至说出了为太阳驾车的六龙到了这里也要回头。这一些夸张虽然说的不是事实,蜀道之难也不可能如诗中所说的诗一样的难,更不可能难如上青天,但是通过这种夸张手法,蜀道雄奇险峻,不可攀越的气势却是赫然生起。

    同时,章知州还表示:“此诗作继承了黄一凡诗体一惯有的大气,读这一首诗比之读侠客行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要令人回味。真是好不爽快,此诗之绝,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恐怕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来者,能读到这一首诗,死也无憾。”

    最后,章知州还说道:“虽然水木大学竞选副教授候选人的事与我们复大没有什么关系,更与我这个教授没有关系。但是,我想,我这个水平还没有黄一凡老师强的都当上了教授,若是黄一凡先生竞选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