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想瞧见皇阿玛。皇阿玛一直很忙,要么是忙于朝政,要么是忙着教导太子读书。”

    “那时候,爷就问过额娘,为什么会这样?”

    “额娘,那是因为我不够出色,不能吸引到皇阿玛的注意!”

    十阿哥笑得有些苦涩,“后来,渐渐长大了,我才明白,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不够出色,而是因为皇阿玛的心里,并没有爷。”

    “……”

    对十阿哥的这番言语,都兰没法接。

    康熙是怎样的人,康熙是如何对待儿子的。

    这是他们父子的问题!

    对此,都兰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可能保持旁观。

    这种旁观并非是漠视,而是无奈。

    父子之情,父子间的羁绊,是源自血脉的。若康熙是那种虎毒食子的狠人,都兰一定不会选择旁观,而是会让十阿哥跟康熙决裂。

    可康熙仅仅是有些偏心。

    偏心,是这下间所有父母的通病。

    毕竟,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便对所有的事情,都指手画脚,认为如何如何才是正确的选择。

    或许当时,这饶确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但事情总是在变化,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了新的变化。或许曾经是敌对的人,转身就化敌为友了。

    到了那个时候,倒霉的很可能是那个聪明人。

    都兰没想做聪明人,她觉得自己也做不来聪明人。

    哪怕是十阿哥在人前的表现一直都是有些莽,不怎么喜欢动脑子,但十阿哥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至少都兰是不信的。

    所以,还是留些分寸,免得事到临头,自己追悔莫及。

    ……

    确定了接下来怎么做,十阿哥跟都兰在当中午就踏上了觐见康熙的路程。

    库伦城这边的事情,则交由戴梓、孙德福、苏图、库多台等人掌理。临去之前,十阿哥特别叮嘱了一点,若是准噶尔部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不需要啰嗦,直接大军压境,用杀戮平息一切纷争。

    还有罗刹俘虏的问题,若是有人不听招呼,尽管杀鸡儆猴。

    这个时候,十阿哥和都兰其实并不应该全都离开,但为了表示他们对康熙的敬意和孝道,两人只能暂且丢下这份基业。

    十阿哥前往觐见康熙,自然也把弘旭兄弟俩和大格格、格格一起带上了。

    之所以带上全部的儿女,这是十阿哥在向康熙表明自己的态度。

    相应的,他也想看看,康熙会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