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

    南阳郡原属大汉治下,十年前九江兵变,周殷复归大楚,靳歙、李左车及所部两万多关中老兵遭到了彭越的羁压,经陈平出面斡旋,刘邦才得以用大半个南阳郡换回了靳、李二将以及两万多关中老兵,只保留南阳北部数县,并入了三川郡。

    “南阳郡?!”公孙武闻言大为心动,不过同时也有些犹豫。

    能替临江国谋取南阳郡,公孙武当然很乐意,但他也不是个傻子,他知道这件事的风险极高,现在的梁国可不是十年前的衡山国,梁王彭越更不是衡山王吴芮能比的,二十万梁军更是一支虎狼之师,跟梁国开战,一个不好就会粉身碎骨!

    公孙武的犹豫早在武涉的意料之中,当下又抛出了另外一颗诱饵,接着说道:“上将军是不是担心兵力不足?在下临行之前,我王曾专门叮嘱,如果上将军有需要,我王可以派谴一员上将领一支偏师,假道江陵,配合临江大军共击南阳。”

    “哦?”公孙武怦然心动道,“上大夫,楚王真是这么说的?”

    临江国的壮丁足有二十多万,不过经常集训的更卒却只有七八万,短时间内能够召集的更是只有不到五万人,这点兵力用来偷袭衡山国那是足够了,可若是用来攻打梁国那就远远不够了,但若再加五万楚军,那又是大不相同了。

    “当然。”武涉点头道,“这支偏师的兵力多寡由上将军来定,只要不超过五万,一切都好说,至于这支偏师的粮草供应……”

    五万也是项庄用来远征巴蜀的实际兵力数量。

    项庄之所以决定带五万精兵远征巴蜀,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原因有二:首先,巴蜀平原现在已经超过关中平原成了大汉国最大的粮仓,如此重要的战略基地,刘邦肯定会留下重兵驻守,楚军的兵力如果少了,就很难得手;其次,江东跟巴蜀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个临江国呢,楚军兵力如果过多,则难免引起临江国的恐惧,临江王就很有可能拒绝楚军过境。

    权衡再三,项庄决定带五万精兵远征巴蜀。

    至于为什么要违背远交近攻的铁则,放着梁国不打却要舍近就远跑去远征巴蜀,这也是项庄跟项他、毕书、百里贤等大臣反复讨论、反复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

    首先,巴蜀是大汉国最大的粮仓,而楚国正面临着粮食不足的困局,在楚国的成人数量没有大量增加之前,开垦再多的荒地也是改变不了粮食短缺的困窘局面,可如果能够一举拿下巴蜀平原,则粮食不足的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因为巴蜀平原不仅有千里良田,更有足够的壮丁和妇女。

    其次,巴蜀难攻却易守,如果楚军远征巴蜀得手,则只需少量兵力守住葭萌关,就能挡住汉军的反扑,假如楚军在夺得巴蜀之后,还能一举拿下汉中,巴蜀就将稳如磐石,而关中汉军却需时时提防楚军的奇袭了。

    这一来,楚汉之间的战略态势就将完全逆转!

    再次,梁国是块硬骨头,而且夹在汉、齐两大强国之间!

    先不说以楚国现在的国力,能不能够灭得了梁国,既便楚国纠集了淮南军、临江军最后灭亡了梁国,最后只怕也是守不住,因为从三川郡攻击梁地,无遮无挡,而从梁地进击三川郡,中间却隔着虎牢天险,战略态势上严重不平等。

    当年项羽、刘邦相争,项羽在兵力、国力、人力、物力、财力都远胜刘邦的情形下却始终无法攻入三川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何况,在梁地东边还蹲着个齐国!

    韩信虽然有了称帝的野心,可齐国至今没有解除跟汉国的盟约,韩信对刘邦的敬重也是丝毫不见变质,一旦刘邦邀约,韩信就有很大可能从东面夹击梁地,真要是这样,项庄纵有通天彻地之能,楚军再是骁勇善战,也绝对抵挡不住。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