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本来说好的,跟我回大唐。新罗棒子乱杀,估计常之害怕,带着八个亲信,连夜逃之夭夭。”
黑齿常之是名将,就这样失之交臂,气的几乎暴走,真想砍了金仁泰。苏定方蹙眉,语带惋惜道:“百济人黑齿常之,风达郡的达率,兼任风达郡将。身高七尺有余,本人有勇有谋,令人扼腕叹息。”
谁说不是呢,两米二的身高,钢铁般的身躯。我这一米八三,站在他跟前,秒变小鸟依人。沉吟片刻,喟然叹气:“唐罗联军灭百济,采用剜心战术,百济国力犹在。若有星星之火,必呈燎原之势,我们不该撤退的。”
起身坐躺椅,有淡淡哀伤:“百济屡跌屡起,民族韧性十足。两百多年前,高句丽声东击西,海路进攻百济,兵临真都城下,百济国王投降。一百多年前,被高句丽灭国,百济被迫迁都。两次重创,两次复国,令人担忧。”
苏定方坐直,表情很严肃:“变之说的对,军队主力撤退,他们会复国的。不过别太担心,一万七唐罗联军,刘仁愿久经战阵,绝对可以应付。”
沉默片刻,继续说道:“赋闲在家的王文度,被朝廷重新启用,出任左卫中郎将。率领府兵三万,赴任熊津都督。与刘仁愿会师,四万我朝卫士,完全可镇百济。”
武康有些懵,王文度将军,征讨西突厥时,因矫诏而获罪。被李治贬为平民,怎么又启用了?盯着苏定方,哼哼怪笑道:“按照朝廷规矩,派遣的继任者,参考前任的意见。我说老苏头,老王是你举荐的?”
苏定方颔首,摊双手装逼:“举荐王文度,为大局着想,出于国家利益。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必须派遣猛将,来快刀斩乱麻。王文度作战勇猛,敢于冲锋陷阵,同时心狠手辣,必要时不择手段。”
扭头看武康,煞有介事道:“其实镇压百济,变之最合适。我向朝廷建议,留你率军镇守,圣人已经批准。皇后坚决反对,必须让你回京,圣人无计可施,启用了王将军。”
武康很无奈,中国好姐姐,溺爱很过分。琢磨片刻,淡淡说道:“王文度是猛将,当年讨伐高句丽,敢冒生命危险。身先士卒登城,横刀大杀四方,深得圣人喜爱。”
老苏起身,手扶船舷,遥望海面:“征西突厥,嫉贤妒能,欺上瞒下,独断专行。杀戮降俘,纵兵抢掠,心狠手辣。镇压百济复国,必须雷厉风行,不算变之,他最合适。吕氏春秋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你可拉倒吧,武康呵呵调侃:“您举荐老王,是大势所趋;他交好刘仁愿,可相得益彰。你们不算仇人,他是你的恩人,他的嫉贤妒能,您老成为赢家。他东山再起,必然竭尽全力,理顺百济乱局。”
老苏笑而不语,武康继续剖析:“维护国家利益,同时落得名声。外举不避仇,圣人更看重,老王知道真相,也会心存感激。老师这步棋,里外都是算计,学生心悦诚服。”
赤裸裸的调侃,老苏坦然接受:“变之说的对,对自己有利,为何不去做?老百姓有句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无论政界军界,盟友最为重要,你要牢记在心。”
武康深以为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忽然楼船顶层,领航手高声喊:报告大元帅,游艇分队报告,前方二十里外,发现了大舰队。桅杆密密麻麻,旌旗遮天蔽日,战舰不计其数。
苏定方蹙眉,立刻传下军令,进入战备状态。旗语快速传递,原本寂静舰队,顷刻喧嚣震天。走舸率先出动,前去侦查敌情;卫士跑出船舱,驾驭甲板车弩,弓手各就各位。
婺营火速列队,检查随身装备,占据甲板桅杆。原本军阵肃杀,却被娇小卫士,拉低几个档次。小玉抱着千牛刀,刀柄高她两头,笨手笨脚的模样,大幅度拉低士气。
老苏翻白眼,狠狠瞪爱徒,攀云梯去顶层。武康很尴尬,百济傻娘们,忒不知礼数。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