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夏四月二十,辰时四刻。

    东都上林苑,西侧合璧宫,连璧殿朝会。文东武西,各分两列,按资排辈。武康站在西列,位置正数第二,前面是个老者,李孟尝字待宾。和他有些亲戚,他的发妻崔氏,是小晴的姑奶奶。

    今年六十九岁,汉东郡开国公,右监门卫将军。若论官级大小,应该站在武康身后,可人家资历太老。类似于郑仁泰,秦王府的幕僚,李世民的心腹,玄武门政变时,他也是急先锋。

    两家虽有亲戚,却无半分交情,从来没走动过。他出身赵郡李氏,典型的关陇门阀,对于小户武家,向来不假辞色。两人每次见面,武康笑脸相迎,都会贴冷屁股。

    大殿内人声鼎沸,针对铁勒的反叛,展开了激烈讨论。有的建议安抚,有的建议讨伐,双方唇枪舌战。武康保持缄默,你们爱咋咋的,我是懒的开口,反正没我啥事。

    讨论半个时辰,李九不厌其烦,拍板出兵讨伐。那么问题来了,所有精锐将领,全部派往辽东,谁来挂帅统兵。李义府慷慨激昂,列数武康的功勋,推荐为行军总管。

    很快反对如潮,都是些老家伙,理由是年纪小。许敬宗也力荐,有志不在年高,变之可堪大用。朝堂变菜市场,武康昏昏欲睡,懒得毛遂自荐。能明显觉察,李九的视线,饱含着诡异,六次扫过来。

    不知过了多久,李孟尝干咳,很快鸦雀无声,老家伙嗓门亮:“铁勒九姓反叛,燕然都护告急,平叛刻不容缓。漠北地形复杂,军务千思万绪,需派老成大将。老臣窃以为,郑仁泰将军,可将兵出征。”

    可谓一锤定音,群臣不再争论,仁泰拱手躬身。李九沉吟片刻,话语抑扬顿挫:“上柱国同安郡公,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将兵平息铁勒叛乱。”

    老郑高声应诺,这位万年副将,终于扬眉吐气。武康嗤之以鼻,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希望您长点心,不要刚愎自用,不要贪功冒进,更不要坑队友。

    按照以往惯例,行军的大总管,推荐各副总管。群臣再度讨论,李九作为参考,开始调兵遣将:燕然都护刘审礼,铁勒道行军副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卢山道行军大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降水道行军大总管。

    卢山道和降水道,兼任铁勒副总管,皆受铁勒道节制。如此便确定了,郑仁泰大将军,为领军大元帅。本来很和谐的,他却突然搞事,提出诡异建议:左千牛府大将军,金华县公武变之,出任三道行军长史。

    不待群臣讨论,李九马上准奏,认命言辞凿凿:柱国金华县公,千牛大将军武康,三道行军长史,铁勒行军副总管。事情告一段落,随军征战漠北,已然成为定局。

    所谓行军长史,就是狗头军师,类似总参谋长。扑街的郑仁泰,皮一下很开心?武康手持象笏,出列奉诏应命,接过小型节仗。归队时偷眼观瞧,李孟尝幸灾乐祸,郑仁泰笑容诡异。

    这两个老扑街,你们算计的同时,也是霉运的开始。朝会开始之前,李义府许敬宗,信誓旦旦保证,我不可能出征。你们打他们脸,他们睚眦必报,等着倒血霉吧。

    入列站定,面沉似水,扯出苦笑。李淳风断言,我与郑仁泰,最近有交集,果然应验了。他推荐我长史,肯定没安好心。想在军营里,秘密收拾我吗?放马过来吧,乃翁不怕你。

    同时也理解了,何为随礼而行,何为随遇而安。薛仁贵名薛礼,孙仁师名孙遇。李淳风的意思,跟随他们两个,就能化险为夷。武康感慨颇深,老神棍不简单,堪称未卜先知,道行深不可测。

    李淳风的断言,郑仁泰的厄运,想必也会发生。至于什么厄运,李淳风没有说,武康也懒得猜。如果所料不差,厄运在战场上,要么兵败被俘,要么战死沙场。

    接下来走流程,众宰相拟诏书,李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