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泰平学院乃大苏建国三年,由苏翰林亲自操持创建,并担任学院第一任院长,故而又称大禹皇家学院。

    学院里有东西两座九层圣塔。

    一塔名为文。

    一塔名为武。

    文塔藏纳书籍十万八千册,农织耕种、四时节气、天文地理、星罗万象,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武塔藏武技功法九千册。

    张屠夫等开国元帅,征战天下时所抢掠搜刮的武功武技,全都在这里。

    曾有人言,若能参透武塔九千武学,成圣可期。

    文武双塔为泰平学院立根之本。

    塔分文武,学也分文武。

    以学院南北中央大道为界,大道东为文学院,大道西为武学院。

    当然,此界线仅为文武学院建筑之界,而非学子求学之界。

    学子们习文亦可修武,修武亦可习文,只要能按时完成先生和教习布置的功课,学什么都可以。

    泰平学院建院至今已有五十五年,向帝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可用之才,有许多如今已然是国之重臣,其中不乏朝堂上的一二品大臣,亦不乏驰骋沙场的百战将军。

    泰平学院已然成了大苏帝国的国之重器。

    近几年,朝堂上文武大臣呼声一片,请求苏翰林扩建学院,但都被苏翰林拒绝。

    苏翰林不是不想扩建学院,恰恰相反,他太想了,做梦都想。

    可他想的扩建和文武大臣想的扩建截然不同。

    文武大臣想的扩建,只是扩建泰平学院的规模面积,扩大泰平学院的师资力量,从而招收更多学子,培养更多人才。

    而他想的扩建,是要把学院扩建到每一州,再到府、县,甚至是村。

    他要让大苏帝国的子民人人都有机会读书,人人都有机会习武,他要把每一个人所擅长的,或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全都挖掘出来,让他们全都为帝国所用。

    若达成此举,非但大苏帝国全体子民的整体素质会发生质的飞跃,且帝国将会拥有用之不竭的各方各面的杰出人才。

    双管齐下,大苏帝国必将一飞冲天,达到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可是这个计划实行起来实在太难太难。

    首先,必须要有极其雄厚的财力支持。

    而大苏建国之初,整个疆土一片断壁残垣,老百姓哀嚎遍野,无瓦遮身,无食果腹,国库穷得甚至都掏不出一千两银子,连老百姓急需的粮种钱都拿不出。

    整整缓了二十多年,才算勉强缓过一口气,国库渐渐充盈起来。

    如今,国库已然富足,有了足够雄厚的财力,但还需解决另外一个难题,而此难题才是真正阻碍苏翰林实施学院扩建计划的拦路虎。

    不过苏翰林已经在动手铲除这只拦路虎,一场大苏建国至今从未有过的血雨腥风即将掀起。

    但是就算死再多人,苏翰林的决心也不曾半点动摇过,他坚信这将是一场利在千秋的变革。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泰平学院的人很多,师生加在一起足有三万多人。

    这是一方不大,却也不小的江湖。

    有江湖,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要有解决恩怨的方法,否则江湖就乱了。

    江湖不能乱。

    泰平学院更不能乱。

    文生文斗,武生武斗,这便是泰平学院解决恩怨纠纷的办法。

    简单粗暴,但很有成效。

    当然也可以去戒律院,找掌管教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