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永昌帝“嗯”了一声,知道毅亲王没有来,永昌帝居然心里有股奇怪的轻松感。

    虽然毅亲王抗旨不遵,让永昌帝很没面子。但是仔细想想,如果他来了……永昌帝几乎不敢细想下去,也许他还是不来的好。

    既然毅亲王没有来,永昌帝的胆气顿时就足了起来。

    他对太子努了努嘴,“你下去,把校尉传来问话。”

    太子应了,下车去叫校尉。

    等他带着校尉过来的时候,永昌帝已经从车上下来了,背着手站在车前。

    校尉忙跪下磕头,然后把去长安宣召毅亲王的事情说了一遍。

    永昌帝半闭着眼睛听完校尉的回话,点点头,道:“你起来吧。”将他遣走,然后叫了刚才的将军过来,传了三道圣旨,“你去调长安大营里面的大军过来接驾。还有去给宫里的禁军传令,让他们收好宫禁,同时看好毅亲王府。——走了一个,让他们提脑袋来见朕!”

    那将军跪身应了,翻身上马,带了几个亲兵,拿了陛下的手谕,然后悄悄进城去兵部尚书那里取了虎符,才能去长安大营调动大军。

    这一连串的手续,做武将的是个个娴熟,永昌帝也曾经是个中好手,太子就未免生疏一些。他看着那将军远去的背影,有些紧张地对永昌帝道:“父皇,若是他一去不回……”

    永昌帝看了他一眼,在心里微微摇头,面上却还是温言道:“你很少带兵,不懂这里面的情形。”言罢沉吟半晌,缓缓地道:“如果这一次无事,仁之,你还是去带一带兵吧……”

    太子心里一动,飞快地睃了永昌帝一眼。他在琢磨,永昌帝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太子就没有带兵的。因为太子带兵,威胁最大的不是别人,就是皇帝本人。

    就算是父子,也没有个把皇位拱手相让的理儿。

    所有的皇帝都是死了才传位。——被逼退位的,也很快就死了……

    太子想到这里,心头一凛,忙拱手道:“父皇,现在已经不是打天下的时候。儿臣不用带兵,儿臣只要能用那些大将就可以了。再说,父皇就是带兵的好手。又何须儿臣多此一举呢?”

    永昌帝听了太子的话,半是欣慰,半是惋惜,笑着道:“也好,你就跟着朕吧。横竖朕这天下,都是你的,你要好好帮朕经营这大好河山……”

    太子又感动,又欣喜,忍不住湿了眼眶,哽咽着道:“父皇。儿臣会永远记得父皇今天说的话。”

    永昌帝点点头。举目看向远方空旷的原野。

    天的那一边。就是庆州了。庆州都督杨文干,他到底要做什么呢?

    他们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那将军已经带着长安大营的兵士前来迎驾了。

    有了数万人相从,永昌帝的底气更足了。

    “摆驾回宫!”

    一声声叫声从玉华山顶往下传去。一直传到山下聚集的兵士耳朵里。

    永昌帝坐着銮驾从山上下来,看见山前的平地上,无数劲装的兵士乌压压地立在那里,他们手中的长刀映着烈日,映得刀光胜雪,杀气纵横。

    永昌帝满意地点点头。

    大军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长安近处。

    前面一直有斥候探路,担心毅亲王在这沿路有什么埋伏。

    不过一路行来,安然无事。

    不仅太子心里嘀咕。不知道毅亲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连永昌帝都很有些疑心。

    对方越是按兵不动,是不是就越意味着背后有天大的阴谋?!

    没有多久,就有兵士从长安城内跑来,对永昌帝回道:“陛下。毅亲王在南城门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