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的军吏,将另一股凑为五十人规模的总旗中队纳入自己麾下。
然后领着两名总旗换了北府拨发的灰绿色衣袍,更换后挂上番号臂章,就一起参加本卫会议,平面地图肯定看不懂,可粗制的沙盘地图一定能看懂。
由鹰扬左卫安排午富百户队的驻屯位置,以及后续围猎时的进军路线、时间。整个参与围猎的二百个汉僮百户队都要参与这场围猎,只是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
相互配合交替前进,驱赶、缩小狩猎区域,最后合围,完成围猎。
而鹰扬左卫驻屯在骊山西南面的新蓝田县、杜陵;鹰扬右卫驻屯骊山北面的渭南、新丰,并负责潼关守御。
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完成后,午富觉得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启发,也终于想明白当时魏军是怎么败的。
就这种战前把作战任务安排到屯、队一级的组织结构……哪怕临阵主将、中高级军吏伤亡过半,其实也影响不到根本,因为中低级军吏知道作战任务是什么,不需要时刻听去中高级军吏的指挥。
隐隐认识到组织力的可怕之处,不等午富消化这些心得,又被鹰扬左卫少将第二秀传见。
营帐里,第二秀握着巴掌大铜镜细细观摩自己整理精致的髭须,显得面容白净、干练,听到帐外通传声,就把铜镜收入腰间皮盒:“进。”
午富有与其他九名百户,以及今后的上司幢主姚戈,那个传说中把族妹献给某位北府贵人,家族获得了一领鎏金明光铠的烧当羌姚氏家族。
因为这领贵人所赠的鎏金明光铠,让鹰扬将军、行京兆尹的鹰山亭侯罗琼记住了这个家族,并做了相关调查,给出了调研报告,于是作为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后裔,自然而然的姚氏家族化胡为汉,摇身一变成了虞舜之后。
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妫姓有田氏、陈氏、袁氏、胡氏、虞氏、卢氏,第二氏、法氏;姚姓因长久生活在羌部,姓氏不需要频繁更易,所以还留着上古淳朴的风俗,依旧以古姓为姓氏。
姚氏如此,细细考究,烧当羌各部,岂不是也跟汉人血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烧当羌如此,那么其他羌部、氐部,岂不是可以一样套用?
南匈奴各部就不用了,不需要北府推动,本身就有一批汉化的贵族,使用刘姓或其他姓氏,乐意主动归附文明的贵族、勇士。
河西诸胡连自己的出身都弄不明白,人家传承久远的羌氐、南匈奴都跟汉人有关系,自己这些杂胡本就是各部流传出来的杂支混合而成……那血脉上,虽说不明白传承谱系,可怎么也跟上古华夏诸部、秦汉帝国有关联才对。
否则,总不可能是天生地养的神灵子嗣吧?
隐隐间,在某种北府政策的大势面前,姚氏家族十分巧合的站到了风口。
第二秀打量这十一人,语气温和:“按律,士家须出子弟一人充当公上宿卫。这是个好机会,其他我也不多说,诸君多多思量,选俊杰、英武之人报备于我,我正好要去拜谒公上,一并带去请公上审核。”
姚戈当即施礼,不二话,躬身叉手礼:“喏!”
午富等十名百户紧跟着齐齐施礼,动作略散乱,声音大小有差:“喏。”
对此第二秀也只是随意笑笑,礼仪之类的相处久了,自然能学会,形成默契。
反正田信这里很好伺候,无心之失说错话又不会遭到严惩,这些人有足够时间学习、适应、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