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船在水中疾驶,船头一四十余岁的壮汉极目远眺,他脸庞消瘦如刀削,飘逸的胡须随风摇摆,显得是那么的焦急。旁边一年轻俊朗的汉子说:“道安兄,船头风尖,只钻肌肤,且回舱内静候,以此速度行驶,不日即可到达断头山!”蛋疼

    壮汉转头道:“韩兄弟有所不知,吕师囊有谋略有勇力,是义军仅剩的领军人物,俞某与吕师囊自相约攻温州以来惺惺相惜,结为至交。如今义军被朝廷重创,圣公被擒,其余义军四分五裂,如果吕师囊遇害,此次江南起义也是落下帷幕的时候了。”

    韩姓汉子道:“吉人自有天相,道安兄勿虑!水路近,我们定可以救下吕师囊!”

    “借兄弟吉言!希望吕师囊能坚持到我们赶去!”

    壮汉忧心忡忡,目光仍在远方直射,好像好友就在不远处的样子。

    船头二人,壮汉是响应方腊起义的温州豪杰俞道安,韩姓汉子是韩世忠。原来童贯破青溪帮源峒后,见义军首领方腊被擒,便迫不及待的押解方腊等人进京邀功,留下了刘光世,折可存率部继续清剿。江南的起义并没有随方腊被擒而灭,各处义军仍然活跃,俞道安、吕师囊等人率部继续和官兵对抗。由于此时官兵势大,义军处于低谷,人数和士气都不占优势,虽然极力抵抗,但仍寡不敌众。

    后来官兵合围,俞道安部被围困在永宁山,在官兵的轮番攻击下,起义军死伤严重。就在弹尽粮绝的时候,韩世忠率梁山泊好汉奇袭官兵,用特种兵特有的绳索,从山背断壁逃生。虽然逃出来的仅有几十人,但义军的种子留下来了。

    俞道安获救后,不急于离去,而是央求韩世忠再去救吕师囊。官兵大力清剿时,他二人相约在黄岩县断头山会合,保存实力合力抗击官兵。无奈俞道安部被官兵死死咬住无力脱身,不得不零时决定上永宁山躲避,但急于拿义军人头邀功的官兵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他们围住永宁山……如果不是梁山泊好汉伸出援手,现在他们早埋骨深渊,魂归奈何桥。

    估计吕师囊早到了断头山,以吕师囊的为人,等不到俞道安他是不会轻易离开的,故而俞道安急匆匆要去救挚友。韩世忠本来就是来营救江南豪杰的,所以满口答应,一行从水路快速驶向断头山。

    冯陆源错误的理解了宋江的意图,他准备以全谈判组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可以堂堂正正进攻京城的理由,一个师出有名,在各方面都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朝廷背信弃义,杀了谈判成员。他想让梁山泊快刀斩乱麻,进攻汴梁武装夺取政权。

    宋江心中明白冯陆源的良苦用心,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时机不成熟,那样做只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第二个方腊。而且大宋大乱,也会是外夷乘虚而入,边关不宁,受苦的还是大宋的百姓,宋江可不想成为间接伤害百姓的罪人。

    进攻并不仅仅是发兵攻城,一封比进攻更厉害书信送进东京。

    信中称朝廷没有半点诚意,老是搞一些小动作,谈判到结尾处又毁约。还意图把知情的谈判组人员一火烧死,所幸天佑良善,朝廷阴谋没有得逞。而今朝廷又将梁山泊人员残忍的关在大牢,让他们过暗无天日的生活。朝廷无事生非,三面两刀的背信弃义行为实在是寡廉鲜耻,梁山泊绝对不能忍受这种恶劣的伎俩。如果见到信后,朝廷仍然一意孤行,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朝廷负责。同时再次让人给蔡京、王黼、李邦彦等权臣送礼,为谈判组的性命,也为谈判可以顺利进行。

    信件又引起了朝廷的热议,朝廷骑虎难下。虽然气愤梁山泊的强硬态度,但也不敢彻底和梁山泊闹僵,那样对双方都是横祸,而朝廷尤甚。

    无奈,朝廷只能将梁山泊人员再次软禁来化解矛盾,也不放他们回山,以免朝堂上下全部同意自治区政策时,又无处去请。梁山泊人员受到优待,不过朝廷加派人手严密看管,以防再次失火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