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公告:书友们,“就爱来小说网”最新域名“www.kushuxs.net”。请您牢记本站网址并加入收藏,手机也可直接访问,会自动进入手机站!
 就爱来手机站
http://m.kushuxs.net
翻页 夜间
就爱来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八十四章 逼捐(5)
r>    走到花园的凉亭,她坐了下来,然后就问道:“对了,官家,老身听人说,中太一宫、西太一宫、集禧观还有五岳观的道长们,都已经上表乞往淮南,为淮南百姓打蘸祈福?”

    赵煦颔首,道:“确有此事,孙臣也已经批了。”

    “诸位道长,重阳日前就会南下。”

    “此外,开宝寺的西天三藏法师,也说要南下,为淮南百姓,念一番‘秽迹金刚’以祈福去灾。”

    太皇太后听着,点头道:“佛道两家,能够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这都是官家德行感召的结果。”

    她看向自己身边服侍着的这个孙子,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声。

    英庙和先帝,都是实诚人,做事直来直去的,脾气也都犟的很。

    英庙能为了濮议,不惜得罪慈圣光献,甚至与朝臣们闹脾气,到死都还在和人怄气。

    先帝就更犟了。

    一个变法闹得天下纷纷。

    而如今的这个官家,却不知怎的,竟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

    居然能让外戚、勋贵、商贾,这大宋三个最大的铁公鸡,心甘情愿的往外掏钱。

    而且,掏的还不少。

    曹家、刘家、王家、杨家,多的五万贯,少的也掏了一两万贯。

    高家和向家,则一起凑了五万贯。

    宰执元老待制大臣们,则和商量好的一样,元老八千贯,宰相五千贯,执政三千贯,待制一千贯。

    商贾掏的就更多了。

    以至于,她在宫里面甚至听梁从政说起了一个外面的趣事,说是现在汴京城里,有一个谣言,传说当今官家,每天晚上,都要看一遍汴京义捐一千贯以上的名单。

    所以,汴京城里的奢遮人家没有人敢不捐的。

    因为在那个谣言里传说,官家每天晚上看义捐名单。

    捐了的,他可能不会记住。

    但没捐的,他肯定会记得。

    于是,汴京各大行会、正店还有就是扑买了堆垛场的商贾,没有一个敢不出钱的。

    就这些人就凑出了超过二十万贯的铜钱,还有价值数万贯的布料。

    此事,让这位太皇太后久久无语。

    赵氏六代官家,从未有人能如此娴熟且熟练的将人心玩弄于鼓掌。

    想着这些事情,太皇太后就柔声问道:“大相国寺的事情,官家打算怎么处置?”

    赵煦答道:“太母,圣人之教:受大者不当取小,肉食者不可与下民争利。”

    这才是与民争利这个儒家思想的正确说法。

    只不过千百年来,皇帝和官员,都无视了这一点。

    正如白居易的诗写的一样:一车炭,千余钱,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大宋建立后,官府的吃相,稍微好看了一点。

    但并不多,科配与和买,依然是破家灭门的大杀器。

    直到王安石变法,废除科配和买之制,取代以免行法,让商贾出钱,免除被科配、和买支配的恐惧。

    老实说,哪怕如此,其实也是在阻碍商品经济自由流通、发展。

    但,目下的社会,这已经是最先进的最优解了。

    作为皇帝,赵煦知道,应该怎么掌握节拍器。

    太皇太后听着,点点头,道:“官家尊奉圣人之教,自是极好。”

    “只是大相国寺,终究是皇室供奉寺庙,总该留些体面。”

    “孙臣晓得的。”赵煦道:“我已和御史台、大理寺、祠部都内降了旨意,叫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