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

    宰执们震惊的是——张敦礼对皇权的挑衅!

    前脚宫中赐下财帛,张敦礼后脚就登上苦主的门,耀武扬威,跋扈!

    这般作死的外戚,就真的很罕见。

    至少,在大宋朝应该还是第一个被公开证实的。

    于是都堂内的官吏,一早上都在叽叽喳喳,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就连吕公著身边的人,也都在谈论着张敦礼。

    便是那些勋贵子弟出身的西府官,也对张敦礼的行为,非常不满。

    杀人不过头点地!    张敦礼既要又要,实在是让这些勋贵子弟尴尬。

    “相公……”王棣出现在吕公著身边。

    “促仪啊……”吕公著睁开眼睛,柔声问道:“有事?”

    王棣小心翼翼的低声禀报:“相公,下官在都堂,听到了一些人的议论……”

    “嗯?”吕公著看向王棣:“怎么了?”

    都堂上官吏,来来往往有数百人之多。

    这些人没事干,就喜欢私下里议论。

    吕公著曾经严肃过纪律,禁止都堂官吏,非议国事。

    为此,他还狠狠的罚过!

    但,这风气却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扭转的。

    私下里,这爱嚼舌头根的风气,依旧存在。

    只是比过去,要隐秘些,也不敢再当着众人的面八卦了。

    王棣低声道:“下官听人说起驸马的事情……”

    “有人说,京畿已有月余没有下雨了……”

    “这恐怕和驸马脱不开干系!”

    吕公著的神情顿时僵住了。

    虽然说,他本人是不信天人感应这一套的。

    这都堂的宰执,也基本没人信。

    可,天人感应,依然是儒家的核心主张之一。

    也依旧是士大夫们,用来钳制皇权的利器。

    而天人感应的核心主张,就是假若发生了天灾,皇帝应该赶快自查自纠。

    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惹怒了老天爷?

    同时也要看看,这天下是否存在什么特别大的冤案?

    或者,朝中是不是有小人?

    乃至于后宫中,是否存在着什么可能危害社稷的妖妃、女主?

    总之,这是一套百搭的打法。

    而自三月初以来,京畿地区久旱不雨。

    于是,宰执们,纷纷上表乞去。

    太师文彦博,更是亲自带头,乞以久旱不雨,辞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的职衔。

    两宫与天子,皆予以慰勉、挽留。

    然后,从三月中旬开始,每隔几天,吕公著都要带着执政们,去大相国寺、开宝寺、中太一宫祈雨。

    两宫和天子,也都委派了内臣,前往各寺庙、道观,祈祷甘霖。

    然而……

    无论是宰执,还是两宫、天子派人祈雨。

    这京畿的干旱,依然在继续。

    若纯按照天人感应理论……

    吕公著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

    他只是简单的用了一下排除法,就知道,都堂官吏们私下的议论,恐怕是张敦礼这个事情,发酵之后,京中士林和百姓们的共同结论了!

    道理是很简单的。

    你看啊……

    天子和两宫,都派人祈雨了。

    但老天爷依旧没有下雨,这说明和天子、两宫无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