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老世族如要作乱会借重何方,又该如何平定?”

    老世族在孝公死后,宁愿乱国之政,也要弄死商鞅,并对新法屡屡发难,以致秦国根基不稳,赢驷对其恨之入骨。

    同时,赢驷答应了商鞅,要拥护秦法,就难免和一心废法的老世族产生冲突。

    这一战,不可避免。

    所以,赢驷早早就开始思考怎么解决老世族,这也是他最看重的问题,方才第一个向商鞅询问。

    商鞅对此,早有腹案。

    他指着墙上的一张秦国地图,抬起手上的树枝指向某个地点。

    义渠。

    “老世族根基全在秦国,又无魏韩赵分晋之势,其要起事,必定打的是另立宗室行复辟之乱,推翻秦公,颠覆新法。

    历来复辟之乱,内力不足,必借外力,义渠部族,是他们最大的外援。”

    看到赢驷脸上的忌惮和凝重表情,商鞅底气十足指点道。

    义渠贪利而不知兵,空有强力,却非劲敌,秦国国内新军已成,战力强大,只要赢驷提早防备,信任赢虔、车英等将,老世族之乱,并不足以造成大的威胁。

    有了商鞅的指点,赢驷心里有了底,点头应是,还取了商鞅所画的地图,以做日后之参考。

    商鞅见罢,甚为欣慰,仰天大笑道:“秦公持重沉稳,先君可以无忧了。”

    赢驷收好地图,再施一礼,又道:“赢驷二问,商君之后,秦国将相何在?”

    这个问题很重要,秦孝公时期,秦国能走到今天,多亏商鞅这种大才辅佐,加之群臣齐心协力。

    而现如今,商鞅即将身死,老世族不可委以重任,景监、车英老迈,而且因为商鞅之死多少,也有些心灰意冷,估计也很快离开朝堂。

    这批老臣离开,赢驷准备打造以自己的忠心年轻班底,但不知何人可用,故询问商鞅。

    商鞅显然也考虑好了这个问题,对着赢驷侃侃而谈。

    其实关于接班人的问题,他很早之前就在考虑,也在秦国遍访巡查,还真有两位秦国年轻贤才举荐给赢驷。

    赢疾,根正苗红的秦国宗室,外圆内方,文武兼备,可堪大用,依法领政。

    司马错,函谷关守将,有将略之才,可任国之上将。

    至于开府执政大臣,商鞅暂时没有好的人选,建议赢驷放眼天下,斟酌遴选。

    赢驷将赢疾两人的名字铭记于心,又开口问出了第三个问题。

    “商君之后,赢驷何以待公伯赢虔。”

    这个问题让商鞅有些惊讶,然后是老怀大慰:“秦公有此问,鞅可以心安了。”

    剧中赢驷上位之后,最看重的就是商鞅和赢虔,甚至从影响力来说,后者要大于前者。

    赢虔曾以商鞅势大,不利于秦国君主,殊不知,商鞅也在担忧赢虔的存在。

    自己若在,还能平衡对方,但等他死了,老世族解决,景监车英退隐,就只剩下一个赢虔了。

    赢虔乃宗室之首,在军中素有威望,并且还是赢驷的长辈,若不加以控制警惕,并非长远安平之策。

    而眼下,赢驷能够敏锐察觉出这个问题,明白公私分明的道理,清楚为君之道,商鞅岂能不欣慰。

    其实,这里是有一些暗示的。

    赢驷找商鞅问策对付赢虔,说明他已经开始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那这个时期的赢驷,是否明白商鞅的存在对于他意味着什么。

    如果商鞅不自求死殉道,而是继续担当权臣,今日君臣相谊的场面还会在吗。

    对他一片赤诚的公伯尚会算计防备,更不用说商鞅这个扮演师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