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北营如此,其余三营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但刘弘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喜,只饶有兴致的命令陈濞减缓车速,旋即打量起‘营’内,青壮们操演的状况。

    在蓝田一带设立军营,自是早就被刘弘列入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

    历史上,同一时期的文帝刘恒,就曾下令:车骑将军令勉屯兵飞狐、将军苏意于雁门一代屯兵句注,将军张武屯兵北地。

    与此同时,汉室另外三支精锐部队,也被刘恒一纸诏书立起框架:河内守周亚夫屯兵细柳,祝兹侯徐悍屯兵棘门,宗正刘礼驻军霸上!

    这六支部队,便是汉室除南北两军之外,最为精锐,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常备野战军。

    飞狐军自不用说,自汉室立,便一直驻扎飞狐道,充当‘长城救火队员’。

    句注军,说是苏意所立,实际上,就是代北雁门一代,原本散乱的戍边部队被统合在了一起。

    北地那更不多多提——在汉律之中,‘北地骑士’这个群体的待遇,可是‘比山东复’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这三支部队,都不是被文帝刘恒从无到有所创立,而是把原本就存在,却没有整合在一起的武装力量整编为一军,正式设为了常备边防野战部队。

    而细柳、棘门、霸上三军,就可以说是文帝刘恒所建立了。

    从马后炮的角度而言,文帝以飞狐军、句注军、北地军三支野战军,在汉室北墙东北、北、西北三个方向立起战略支点,这个总体思想没有问题。

    但在长安附近设立细柳、棘门、霸上三郡,却是有一些考虑欠妥了。

    这三支军队的建立,是文帝为了保证长安的安危;但实际上,汉室真正应该保证的,是作为关中门户的萧关、函谷关、武关的安危才是。

    如果北方匈奴,或关东诸侯攻入关中,那继续保卫长安,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在景帝一朝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叛军刚打到睢阳,连函谷关的影子都没见到,关中就已经人心大乱了!

    所以,相较于把一半的力量放在边墙、一半的力量放在长安,倒不如将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函谷关、萧关这样的战略重点上。

    倒也不是说长安不重要,亦或是不属于‘战略重点’,而是说,关中一但被攻破,长安再怎么坚固,都已经于事无补了。

    就像后世的网络游戏一样:两个门牙没了,基地的破碎,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所以刘弘设立蓝田大营,几乎没有在此屯扎重兵,以备‘长安被围攻’时用来防御的打算——长安城北有北营,城南有南营;蓝田大营再驻扎一军,让这三支部队互相制衡,就足够了。

    至于蓝田大营的主要作用,还是用于关中的冬训。

    或许在如今的长安百姓看来,冬小麦的种植,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考量;等来年,粟米的收成恢复正常,冬小麦也就不用种了。

    但对于刘弘而言,关中今年冬天的冬小麦种植,只是个开始而已。

    等过了今年,百姓尝到种植冬小麦的甜头之后,冬小麦的推广就将正式覆盖整个天下!

    而刘弘最终要达成的局面,就是让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冬天种植冬小麦,从而变相的让中原大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

    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改变汉室的物资匮乏、财富贫瘠的状况。

    最起码,也要达成关中‘夏种粟米,冬耕宿麦’的局面,才能达到刘弘地基本要求。

    这样一来,关中百姓冬天种植冬小麦,就将成为以后的常态;关中的冬训,也就需要划出一个专门的区域了。

    思来想去,刘弘最终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