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高兴了,朕不高兴了;太后过生日了,太后不想过生日了;朕心疼百姓了,朕不想再心疼百姓了等等,都能成为汉天子授田的理由。

    至于授田的标准,也是按照‘谁更穷就给谁发、谁成分好给谁发’为参考。

    发现了没?

    兜兜转转,百姓因生活所迫而出售的田地,最终又回到了百姓手中!

    百姓暂时失去了田亩,收获了一笔不菲的‘田亩出售费’;国家借着授田大捞一笔政治威望!

    反观豪强,非但没有凭借土地兼并发家致富,反而将大半身家搭了进去,一声忙碌化作浮尘。

    这样的操作模式,使得汉室长期,且随时掌控对社会资源,主要是田亩的‘强制再分配’,将社会矛盾永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这一切的根本,便是历史上由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制定,最终被元帝那个呆瓜一纸诏令取消掉的陵邑制度。

    可以说,陵邑制度的存在,足以支撑汉室打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使中央集权在神州大地成为常态,并飞速进步到更高级别的文明。

    只可惜,将地方豪强逼成韭菜的陵邑制度,最终还是倒在了不屑子孙之手···

    再加上连续数代‘主少国疑’,使得汉室最终在王莽的新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如今,刘弘有幸成为汉室的掌舵人,并身处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处在华夏文明所遇到的最大一个十字路口。

    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让华夏大地走向自己理想中的康庄大道,刘弘需要做的努力,还有许多。

    如此远大的志向,使得刘弘时刻都不敢松懈,恨不得将每分钟都掰成三瓣,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而任何一个事务的改造,都需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引导,更是需要小心翼翼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种情况下,刘弘完全没必要为了解决土地兼并、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这两个问题,放着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不用,转而费心费力,去想一个成败未知的新方法。

    自然,陵邑制度,也被刘弘满怀敬畏保留了下来。

    如果有可能,刘弘还打算在将来编写一本小册,记录汉室之后的皇帝所必须要遵守的条令。

    陵邑制度的长期坚持,就是其中之一。

    听闻刘弘问起此事,三人面上顿时一肃,望向刘弘地目光中,也不由带上了更深的敬畏。

    ——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君王,能平淡的面对生老病死的人生真谛!

    回想十六年前,高皇帝驾崩,太子刘盈登基为帝,第二年春天,朝堂便提出了关于帝陵的建造计划。

    而对于此事,孝惠刘盈竟勃然大怒,虽然没有当中发火,却也有不少‘天子怒摔杯盏碗碟’的流言从宫中传出。

    若非丞相平阳侯曹参强力推行,汉室的陵邑制度,很可能在第二位天子驾崩的时候,轮为笑柄。

    ——要知道孝惠刘盈,满共在位不过七年而已!

    去掉刚登基却没改元的第一年,惠帝安陵的建造时间,满共只有六年的时间。

    如果当初,曹丞相没有强行通过陵邑建造计划,而是正的遵从了惠帝‘待加冠再起陵’的意见,那等惠帝在二十二岁的年纪驾崩之时,安陵很可能还停留在建造阶段的初期!

    而眼前这位,却还没等河冰解冻,便自己主动提出了陵邑之事···

    光此一点,就让三位重臣下意识的安下心来,暗地里,也不由带上了一丝激动。

    ——能做到这个如今地步,刘弘已经证明,自己的最低成就,也是个明君!

    如果能在位三十年以上,甚至冲击一下‘圣君’的成就,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