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单位也算是名声在外,谁不愿意去一个好单位呢?”

    乔小菲喝了口瓶装水说道:“也不能说没有人来,这不收了几份简历了。招聘会还没有结束,肯定还会有人再来的。”

    头上骄阳似火,身上热汗淋漓,不停的喝着水,汗流的更多了。一个上午,石涛已经喝干了三瓶水,厕所却没去过一趟。

    中午三个人便到校外的餐馆就餐,大热天的都没什么食欲,饭还是要吃的,一人要了碗面条算是充饥了。

    吃罢饭,三个人回到操场,在路边梧桐树下找了个阴凉,午间休息。直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才又回到招聘现场,继续等待那难来的凤凰。

    还真被乔小菲说中了,下午前来咨询的的人比上午多了许多。看到手中逐渐增厚的简历,李处长也感到了一丝欣慰。

    “今天咱们还算没有白来,收获不小。”

    公司计划招收100名大学生,到招聘会结束的时候,李处长手中的简历只有80份。

    李处长给自己一个鼓励,“这已经不错了。”在李处长的感叹声中,三个人收拾家当返回了海市。

    人才招聘会后,李处长还是接到了不少学生的电话,说是从网上看到了招聘信息,打电话进行咨询的,也有人说是从报纸上看到公司招人的。

    看来招聘广告,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八月份的时候,李处长按照有意向进厂的大学生名单,一一给对方打了电话,通知入厂报到。

    实际到厂的人员不足50人。石涛在登记入职信息的时候发现,基本上这些人都是海市人,只有个别临县的。

    他们的家离海市县城比到他们自己家的县城要近的多,这或许是他们来无机公司的主要原因。

    这些人中,专业对口人员少的可怜,不足十人,剩下的各专业基本上与有机工艺沾不上边。

    还有一部分人是大专学历,这也是因为有意前来的人员太少,不得已才招收的,更别说博士生,研究生也没有一个。

    招收这批学生是为了有机项目储备人才,现在有机项目刚开始建设还没有建成。

    在完成了一周的入厂培训之后,李处长便将他们分配到了市东公司和农料厂的各个车间,下基层见习。

    就在见习期间,陆陆续续的有学生就不再来上班了。这样的结果,让郎崴颇很生气,便责成劳资处再次进行人才招聘。

    第二年春季,李处长又带领石涛二人到省城人才交流市场,现场招聘学生。

    最终结果又有30余人进厂。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即将毕业的,还有部分是去年没有找到工作的海市人。

    不管怎么说,经过劳资处的两次招聘,无机公司终究还是补充了部分新鲜血液。

    无论是南辕公司的二期工程,还是有机项目的建设,进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经过十个月的建设之后,南辕二期已经开始投料试产了。

    有机项目的基建工程业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在这个时候,杨琼从七巧公司调回来了,出任无机公司的财务总监。原先的总监到了年龄退休了。

    杨琼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不仅南辕公司二期工程生产运行需要周转资金,有机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无机公司在资金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已经维持了数年,现在的资金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郎崴颇所说的大项目进入徐图公司大盘子的想法,到现在还没见上级领导支持,扶持资金也没有兑现。

    项目建设没有完成,就是想向银行贷款也办不了相关手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