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徒劳的。

    晁向前虽然能力有限,但他其实很明白,之所以改革没有效果是因为遇到了重重阻力。

    这些阻力,明面上看是在公司内部,而实际上却来自于社会上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某些势力根深蒂固根本就摆脱不了,甚至动都动不得。

    在晁向前看来,他首先的对手势力就是来自于当前的书记孔汝进。

    孔汝进虽名为书记,但是根本不做书记的事,对党务工作几乎不管不问,他只需要书记的权利,只热衷于实权在手如何操控公司。

    按职责分工孔汝进分管生产和供应。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当然是很重要的,先进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成本高低。对于一个拥有六十年历史的老厂来说,生产技术没有问题。

    因为历史延革,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定势,甚至在高层领导头脑里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司空见惯的,无可厚非的。

    也正因为这样的管理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有人曾经提出过,要进行细化管理,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严格管理要效益。

    这种提法在提出来的时候,马上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关注,也给予了支持,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执行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因为这一严格便动了别人的奶酪。

    事实上,如果一项管理难以执行的话,那肯定是触动了他人的利益,利益受损方是坚决反对的,如果这股势力不能压制的话,这项改革管理制度肯定会流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改革上的阻力,还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关系使然。

    有些改革看似需要解决的矛盾是在基层,但是追根究底会反映到高层那去。

    如果没有漏洞,何来我的利益?

    孔汝进主抓原料供应,他不是作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来控制全局,竟然充当起了一个高级业务员。

    在旁人看来那是亲力亲为,而实际上,那样更便于做幕后交易。

    在表面上看他是很廉洁的,上下班骑着一个很便宜的小麾托,在班上穿行于各分厂的时候,骑着一辆没有锁的破旧自行车。

    然而这些终究掩盖不了他的贪腐事实,在一房难购的时代他居然有三套房子。

    还有一方面的阻力来自销售方面。在孔汝进控制供应的同时,销售由副总经理牛哄天一手遮天。

    牛哄天有一个观念,生产要为销售服务,他不仅在每次会议上不断地提出来,他甚至跟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在灌输这个思想。

    他觉得这样可以扩大他的影响,提高他的威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在给职工制造一种他所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的感觉,就连晁向前说的话有时候都会被他所更改。

    人们宁可听他的,也不会听晁向前的。这对中层干部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对晁向前而言是很不利的。

    在人们每个月只能挣到几百块钱的年代,牛哄天竟然说,现在挣个钱容易的很,哪有那么难啊?要说拿出个上千万来不是谁都能的,可拿出个百八十万来这都是小儿科。

    这种话让外人听来好像是在吹牛,但实际上对他来说真的不是吹牛,完全有这个实力,对他来说上千万都是可以拿得出来的。

    牛总是真的牛。他的牛也表现在晁向前想对销售部门进行改革,可根本就无从下手上。

    销售人员哪怕是安排一个业务员,都必须经过牛总的点头。销售部门中层人员的任命,也必须有牛总认可同意才行。

    晁向前想对销售业绩进行奖惩激励,如果符合牛总的意那才是晁向前的话,如果不符合牛总的意,那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名义上是晁向前在主政,而实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