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路兵马丢弃了几乎所有甲仗兵器辎重。”

    “李宪,王厚攻打兰州迟缓。”

    官家闻言点了点头道:“卿以为如何议处?”

    章越道:“臣以为,当革去俞充泾原路经略之职,于别州监管,再由御史台进一步论罪!”

    “沈括有建平夏城之功,本官连降三级,仍为泾原路经略使听用。”

    “至于种师道,刘昌祚之前皆有击败西夏兵马之功,功过相抵,本官各降一级听用。”

    “李宪,王厚有攻陷兰州之功,不赏不罚。”

    “之前议处鄜延路官吏,计斩二人,处流放三十九人,夺职贬官八十二人,也由陛下一并御准!”

    官家点点头道:“便依卿所奏。西夏遣使议和,如何答之?”

    章越道:“既是西夏人打算议和,不论是否真心,臣以为亦当遣使议和!”

    官家问道:“爱卿,为何作此意?”

    章越道:“陛下,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要成事目的与手段可以是相反的,这也是反者道之动的意思。”

    “欲取西夏非一朝一夕之事,进两步退一步。我们不是要虚谈,甚至可以将鄜延路一些边地还给西夏,但于兰会熙河路,泾原路,环庆路之要害则不可动。”

    “只要兰会在手,再寻机攻破甘凉,进守天都山,鸣沙一线,则西夏必亡。”

    官家徐徐点头道:“不过西夏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若看到我们非真心议和,岂可瞒他。”

    章越道:“天下唯独上智和下愚不移,议和是给大多数人看的,而非聪明人和笨人。甚至只要给西夏国内主和派一个借口便是。”

    “只要能动摇这些人,让他们以为本朝这么因兵败之故,无意于再举西伐,不再一意灭夏即是。”

    “再说了西夏上下未必没有用议和来麻痹我们的打算,陛下,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以人!”

    官家凝思,章越这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话,及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以人的话。

    都是出自道德经三十六章。

    最要紧是最后一句,国之利器不可示予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战略模糊。国家的战略,不可示人。否则就像鱼离了水一般。

    战略你自己心底清楚就行,但对外永远是模糊不清的。

    有个段子,农夫给鸡喂食后,告诉他明日就宰了它吃肉。

    第二天农夫发现鸡吃老鼠药自杀,留下遗言是,想吃肉做梦去吧,老子也不是好惹的。

    为啥?

    一旦对手知道你的决定后,他就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甚至同归于尽也不惜。

    比如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你现在能够得着,何必兜一个圈子呢?直接拿就是。立即能办的事,就不要等。

    农夫当天杀鸡就没事了。

    一时够不着的,才要迂回一下。

    官家道:“若是朝廷议和,不会让朝廷上下生出犹豫之心吗?”

    章越道:“陛下,恰恰相反,我们不议和,朝廷上就不会有人不想议和吗?反而我们议和谈崩,日后可将过错都推到西夏人的身上。如此对朝堂上主和派也有‘交代’。”

    官家听了一愣,反复看了章越数眼。

    章越正色道:“臣侄陷鸣沙城中,十有八九生不测,臣何尝心底不愿复此大仇。”

    “然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何为一心,一心便是无为。有为便是目的里,多了一个‘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