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宋朝官场上顿时一片恍然,什么叫终南捷径啊?这根本不用去终南山去找啊,眼前的章越便是一座散发着金灿灿光芒的终南山啊!

    但对章越而言,另一个烦恼就来了。

    伯乐,知人之名传扬出去后,上门托关系,求引荐的人就多了。除了官员,不少还是隐士。

    宋朝上下的风气还是很崇尚隐士的,比如梅妻鹤子的林逋,人家那是真隐。至于上门求官能是真隐吗?都是找个隐士的嘘头罢了。

    章越也曾见过几个,一见面调门就起得很高‘章正言,可知天下兴亡否?’要么就是‘吾有一策,可保天下百年之太平。’

    反正一个个牛逼哄哄的,仿佛天下少了你,苍生便活不下去了一般。

    章越见了几个便没什么兴趣了。

    其实章越也没什么知人眼光,他知道就算没有自己推举,王安石,吕惠卿也会受皇帝的重用而已。

    他不推举曾公亮也会推举的。

    二人都是看准了皇帝有心作为,故而求贤若渴的心思。但是皇帝到底有什么一番作为?大家都不知道。

    甚至皇帝自己决心有几分,大家也不清楚。

    但七月的一件事,让官员们看出了官家的决心。

    这日迩英殿再开经筵。

    曾公亮,司马光,吕惠卿皆有下场。吕惠卿主讲,章越陪侍在侧。吕惠卿一心要博得官家的赏识,这等进讲的机会是绝对不肯错过的。

    章越也是乐意偷懒,任由吕惠卿进讲,索性让他的光芒掩盖过自己好了。至于自己专门当伯乐好了。

    吕惠卿成为经筵官后一直顺风顺水,但也不是没有遇到挫折。

    曾经侍制以上的官员们讨论里正衙前与乡户衙前的利弊,这也是为日后改革役法的先行。

    吕惠卿没说了几句,结果遭到了司马光的反对。

    初出茅庐的吕惠卿如今政治能力只有八十,但司马光可是接近一百的人物,当初劝说仁宗皇帝立储,章越彻底见识了司马光的本事,自己只能作为小弟在旁喊‘大佬,666’,最后还蹭了口汤喝。

    而吕惠卿,司马光二人一番当殿辩论下来,吕惠卿可谓是败得很惨,堪称死无葬身之地。

    章越看得出吕惠卿也不是败在技巧上,而是气势上,并且司马光在朝中迷弟众多,侍制里都是给他摇旗呐喊的,而且官家也对他很赏识。

    毕竟官家登基后率先启用的大臣就是司马光与吕公著,任命二人为翰林学士,之后才轮到自己。

    章越见此没有上去给吕惠卿助拳,不然也是送人头。看来唯有等王安石回来,才能顶得住。

    这场辩论当然是司马光完胜,改革役法的事不了了之,主张此事的三司使韩绛在那气得脸都青了。

    这日吕惠卿讲书完毕,官家很高兴,当堂赐了吕惠卿十两黄金。

    讲书后,官家则将方才殿上讨论过的事情,再拿到此处商议。

    殿中相当于一个小圈子的决策团队。

    殿上不能决定的事,在经筵后再商量,充分地讨论后再作出决定,这也是宋朝君臣合议的一贯方式。

    众人讨论的,是陕西转运使薛向上奏的事。

    陕西绥州陷于西夏数十年,当地蕃部嵬名山,嵬夷山兄弟二人不满西夏的剥削,于是与大宋的清涧守将种谔约降。

    当时宋朝与西夏都为了争夺横山这样要地,对于蕃部都是竭力拉拢。

    支持宋朝的称为熟蕃,支持西夏的被称为生蕃。

    种谔是西军名将种世衡的第五子,可谓有勇有谋。种谔在约降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后,得其部数万,并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