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一听,难道娘亲不要我?

    当即就痛哭起来。

    他娘亲擦干他的眼泪说道:“小二,这个工作是娘亲给你争取来的。非常轻松。”

    怎么,还有这种好事。

    娘亲不会把我卖了吧。

    自己不用去乞儿了吗?

    想到这里,他越来越害怕。

    失去了父亲,难道娘亲也不要我了吗?

    半夜没有睡好,后来实在熬不住,终于睡着。

    次日,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

    与娘亲来到赵家庄的店子面前。

    这里还有十个与他差不多的童子。

    说是让他们出去推销报纸。

    就是一种《大宋中华报》的报纸。

    《大宋中华报》是什么?

    他不知道,但是赵家庄他知道。

    是给赵家庄打工。

    这个没有问题。

    有一个布料袋子。

    里面装着纸。

    这个好高大上呀。

    这是文化人的象征。

    掌柜说了,把袋子报纸送给文人。

    只要有人看,就可以得到一文钱。

    哦,这个工作确实比较轻松。

    可是能够挣到多少呢?

    这个才是关键。

    但是他分外珍惜这份工作。

    大街小巷跑来跑去。

    特别是茶馆酒楼青楼。

    还有学堂。

    总之,他牢记掌柜话。

    一个人多的地方。

    另外一个就是文人的聚集的地方。

    没有想到。

    一天下来,他也能够挣到五十到一百文。

    到赵家庄那个超市购买大米,可以打九折。

    这是掌柜说的。

    这是给赵家庄做事的人优惠。

    现在昌州的儿童越来越吃香了。

    因为他们也有一份正正当当的职业。

    而且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他们每月收入也是三贯左右。

    加上可以享受赵家庄的九折优惠,养活一家人也没有问题。

    在报童的叫喊声音之中,昌州茶楼、酒楼、青楼,人们口里的话题越来越离不开《大宋中华报》。

    说书者需要它的故事进行再加工。

    茶客需要它作为谈资。

    青楼比妓院之所以高档,就是因为需要文化。

    文化哪里来。

    一个是文人来捧场。

    其二就是需要诗词来传唱。

    而文人士子之所以有人看,也主要是《西厢记》起了作用。

    但是这折子太短了,《西厢记》很快就完了,县学等这些文人阶层也失去了兴趣,报纸也销量立即下滑。

    赵平只好把《红楼梦》这个经典长篇名著及加了上去,这下《大宋中华报》整日成为学堂、衙门、青楼、茶楼、酒楼的必看之物。

    《红楼梦》是人们口中必谈话题,如果你不谈与《红楼梦》话题,必然受到人们的鄙视。

    人们见面谈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谈话就是《红楼梦》人物的事迹。

    猜测下一步他们的命运如何,每天迫不及待想看看下期的报纸。

    现在最爱欢迎的人是谁呢?

    当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