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问题,能够根治当然更好,不能根治需要对症治疗,如果两者都做不到,要能够给患者指出一条路,该去哪里治病。

    所以在基层医院,传说中的神医绝技是"三素一瓶",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和一瓶吊针,这几大绝技的確非常有效,很多在大医院待久的医生去基层医院有时候不会治病,就是没有掌握基层患者的需求特点,他们对治疗方案要求是短平快。

    所以李民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将省城学到的东西转为为带有乡土风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要有乡镇特色。比如加强营养这块,你不能要求患者去买什么营养素吧,只能要求他们每天几个鸡蛋之类的。

    ——

    假日的第一天,手机上刷到的新闻和朋友圈全都带有一个特点-——景点全是人山人海,高速全是拥堵不堪,杨平很是奇怪,夏书回老家和护士长去度假怎么走的同一条高速?他们的朋友圈车外景色居然一样的。

    相对於外面的热闹和拥挤,医院的病房反而安静很多,杨平来到病区的时候,一个八十多岁的患者坐在护士站,她闹著要出院,但是一直打不通自己儿女的电话,正在赌气,旁边的护士在轻言细语的劝她,好不容易将患者劝回病房。

    "这个患者不是计划节前出院的?"杨平问道。

    护士摇摇头嘆气说:"他们的家属本来是这样说的,但是30號打电话给我们改口说节后再来接老人出院,我追问原因,家属说他们现在在外面旅游,其实家属节前计划好的,把老人留在医院,自己出去旅游。"

    原来这样,杨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叮嘱护士:"高龄的,高风险的患者,多看几眼,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医生办公室,除了休假的几个医生,大家都齐刷刷的,居然没有一个迟到的,一大早就键盘声噼里啪啦不停。

    ""教授到了,准备国庆大查房!"宋子墨见到杨平,立刻提醒大家。

    杨平整理一下自己的白大褂:"查房吧。"

    办公室的医生立刻齐刷刷地站起来,跟在杨平的后面,杨平步伐稳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岁月沉淀下来的睿智与从容,仿佛能够洞察每一个生命的奥秘,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群年轻的医生和实习生,他们神情肃穆,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医学的热爱。

    "无论什么时候,接触病人是最基本的原则,只有接触病人,才能真正掌握第一手情报。"杨平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

    在医疗设备日新月异的时代,接触患者这个基本原则已经被零落,很多医生已经忽视这一点或者不愿意去做,尤其是外科医生,他们常常凭藉一张影像图片就可以做出决定:开刀!

    一行人缓缓走进了病房,患者是一位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渴望,看到杨平和一群医生走进来,他努力地挤出了一个微笑,那是一种对医者深深的信任和感激。

    这个颅内脑干肿瘤患者,慕名来三博医院找杨平做手术,现在已经是术后一周,目前的病情恢復良好,杨平走到病床前,先

    是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他的话语温和、亲切、清晰,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交谈,同时,他用那双经验丰富的手在做各种神经系统的检查,仿佛是在与患者的身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术后恢復非常好,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可以正常参加工作。"杨平边检查边说,同时转头看向身后的医生们,"你们过来做一下查体吧。"

    年轻医生们纷纷上前,轮流开始为患者查体,查完体后的他们或皱眉思考,或低声討论,都试图从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中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