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进股骨近端髓腔,柄与髓腔靠挤压获得初期稳定,因为这种假体的柄表面多孔,又有诱导骨生长的涂层,所以慢慢地,髓腔的骨组织会长进柄的空隙,形成一种所谓的生物固定。

    就像盖房子,砖头与砖头之间无需水泥固定,这些砖头会相互生长渗透,最后牢固连接。

    宋子墨和徐志良的配合非常好,切换器械的速度也很快。

    天玑手术机器人的一条机械臂十分灵活,无论是髋臼的开凿,还是股骨近端的截骨,又快又精准。

    很快,杨平完成了双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

    接着开始双侧膝关节的置换。

    髋关节完成置换后,获得良好的活动度,下肢的摆放自由很多,为膝关节置换提供了良好操作角度。

    在机器人导航设备的帮助下,截骨、置入假体一气呵成。

    膝关节假体也是采用生物型,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种生物型膝关节假体,杨平用的假体是完全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

    跟髋关节假体一样,这种新型假体与传统骨水泥假体相比,其通过假体—骨界面紧密接触,促使骨组织长入假体,提高假体与髓腔的结合强度,从而达到假体的长期稳定。

    华西医院曾经完成世界首例生物型膝关节假体的置换手术,当时的人工关节假体也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杨平这一台不知道是不是世界第二例。

    手术机器人真的在杨平手里如同玩游戏一般,双侧膝关节置换完成。

    最后处理踝关节和足弓,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踝关节和足弓必须同时进行矫形。

    所有步骤做完,杨平离开操纵平台,来到手术台边,宋子墨开始测量下肢的力线——完美!

    整台手术不像是手术,反而像电子游戏。

    从头至尾,每一步又快又精确,出血极少,几乎忽略不计。

    天机机器人那条独臂完全不够用,根本赶不上杨平的速度,而且很多步骤需要人工来辅助。

    未来改进的机器人应该是这样的,主刀操纵机器人完成所有步骤,切换器械这种事,也应该自动完成,器械摆在器械台上,机械臂要能够自动去装卸器械。

    助手在旁边只是为了应付机器失控的突发状况,不应该参与手术。

    所以,天机机器人进步的空间还有非常大。

    现在完全是手术机器人赶不上杨平的速度,而且很多功能无法实现,要靠人帮忙装卸器械。

    “陈智,手术机器人代表未来的外科方向,你们应该有所作为。”

    杨平跟工程师陈智说。

    这话正好与陈智的想法相合,他一直有这个想法,研发手术机器人,所以这次亲自来看手术机器人的手术。

    设计那些器械不过小打小闹,如果资金充足,陈智很想设计这种大件。

    不过这需要海量的资金和庞大的团队。

    机器人必须有三条以上的机械臂,机械臂必须是柔性与刚性结合,机械臂必须完全能够代替人手,机械臂必须可以完成铺单小铺切开等等整个手术过程。

    否则,不是合格的遥控玩具。

    陈智想,他一定要设计出这样一个合格的遥控玩具。

    最后,他想,手术机器人必须与超级计算机联网,在术中能够结合数字人进行即时建模。

    首发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