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好像就没想过来年夏天再发洪水怎么办,就是在应付。

    方浩毫不怀疑,再来一次那样的洪水,灾情会更加的严重。

    那新加的堤坝就是完完全全的豆腐渣工程,没有多少防护能力可言。

    不要说投放了多少石料进去,就算是泥土都不够。

    方浩就看到有些地方为了早一点完工,竟然用一捆捆的草投进去。

    草比较轻,运输起来会比泥土容易很多。

    但是这样的东西填放进去,不用多长的时间就会腐烂掉,地面就会塌陷,根本就没办法挡住洪水。

    河堤上有官府的人员在巡视,但是他们看到了就跟没看到一样。

    他们也想早一点完工,早一点回去交差。

    这样的画面触目惊心。

    方浩看到了就用手机拍摄下来。

    他是国师,在太丘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是,他只是孤身一个人,不方便和地方上的官员对抗。

    不是对抗不过,而是对抗胜利了,他也没有办法去善后。

    将那些主管的地方官员都砍头,太丘国没有人敢说什么。

    可是,地方上还是需要有官员来维持秩序,他口袋里都没有替补人物,没有办法塞自己的人进去。

    只能留下证据,然后让朝廷的人去处理。

    朝廷不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他就要给朝廷一个说法。

    赈灾办公室的那些职员,再发放救灾物资的同时,也拥有着朝廷赋予的调查之权。

    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也收集了一些当地官员不作为的事情,还有一些奸商囤积居奇发国难财的事情。

    有的有证据,有的没有证据。

    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被他们整理起来,汇聚成册,以后要交给朝廷来处理。

    他们也没有直接和当地官府产生冲突。

    主要还是人员太少,力量单薄,如果和当地官府产生冲突,会吃大亏。

    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他们赈灾的进度。

    一开始方浩就告诫过他们,只要当地官府没有阻挠他们赈灾的行动,不管看到多不公平的现象,都不要发声,不要影响了赈灾的行程。

    那些物资迟一天发放到灾民手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冻死或者饿死的人。

    相比那些不公平的现象,赈灾更重要。

    在受灾五省的赈灾物资都发放到位后,方浩拿到了分散在各地的赈灾办公室职员整理出来的当地灾后重建的调查报告。

    那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赈灾办公室的职员还要主持各地灾民安置点的房屋建设,那还需要一段时间。

    方浩则一个人御剑飞回了都城,连自己的国师府都没有回,首先就去了皇宫,面见洪熙皇帝,跟他说了灾区的见闻,重点提到了一些地方官府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洪熙皇帝极为震怒——或者说表现得极为震怒——马上召集大臣,以国师府赈灾办公室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商议如何处理那些渎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