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

    非、敷衍了事。」

    众人闻言皆脸色一凛,后忙道:「陆大人请放心,吾等绝不吐虚言糊弄!」

    见他们应声,陆博轩满意地点了点头。接下来,他也没有卖什么关子,直接直奔主题。

    既然提倡坦诚相待,那就要做出表率。

    他干咳了一声,正色说道:「诸公以为,今上和太上皇相比,其文治武功孰高孰低?哦对了,今天属于是私下密议,出君之口,入我之耳,绝不会为外人知,诸公可放心畅言。」

    众官见状忙道:「陆阁老言重了!」

    「那好,你们且说说看!」

    「是……」

    接下来,就今上和太上皇的各方比较,众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完全呈一边倒,众官员一致认为,先主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碾压今上。

    细论如下:

    先说太上皇,他文采飞扬,善丹青,蕴翰墨,造诣上相当斐然。文治方面,他大兴文教,重视民生,以超然胆魄开创了元赟盛世。武功方面也不含糊,他生擒燕王,剿灭二强,驱逐鞑虏,荡平倭患,为社稷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才之伟,比之秦皇汉武都不遑多让。

    你再看看今上,他文墨粗鄙,厌学疏懒,直到现在连手像样的诗都做不出来,哪有什么文采可言?文教方面,他基本上没有任何创新,完全是承袭旧制,毫无所谓的亮点;武功方面就更没法说了,几乎为天下人之笑柄,昔日,他东施效颦仿效其父御驾亲征,结果却被***生擒活捉,这脸呀都丢到海外去了!近年来,若不是皇太后协助辅政,估计他连政务都处理不当。

    二者能力,高低立判!

    对于这样的结果,陆博轩显得非常满意。

    待众人全都答毕,他突然问道:「假若说,太上皇康复如昔,诸公想不想再迎其入朝呢?」

    你说什么?

    太上皇……他苏醒了?

    众官员闻言无不吃惊,嘴巴张得如同河马一样。

    苏醒,还不是这话里的核心内容,而是是否有意迎太上皇入朝!

    陆大人的意思莫不是说,他想让今上禅位给元赟?

    若真是如此,牵扯可就大了去了。

    古来帝位之更迭,有听说过父禅子的,也有听说过兄禅弟的,甚至,还有过继而后承袭的,但是,就没有听说有儿禅爹的!

    适才的话语不仅雷人,还带着一种有违常理的诡异感。

    虽说太上皇雄才大略,文成武德,比之其子要英明百倍,但是,这也不能倒行逆施呀?常言说,虎毒不食子,如此的父子相争会惹出笑话来的。

    众官员愕了好大一会儿才勉强镇定下来。

    他们想知道的是,陆大人身为睿智高人,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呢?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