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如何来的理论,那我就告诉你们全部答案,下一个问题,除了风以外,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陈忠说道:“师君,我想知道这世上为什么会有日月。”

    “好问题。”

    陈暮心道这小子适合当个天文学家。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知道的天文学?

    这得益于一个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包括宇宙起源,恐龙起源,像这样的益智动画片,对于孩子科普帮助相当大。

    可惜现在陈暮可没法跟他们解释宇宙大爆炸,也没法说地球月球太阳。

    毕竟如今地平说深入人心,现在提出地圆说,一无法证明,二则是他没有影响力,很难获得支持者。

    汉朝文字狱极少,总共也就那么一两件,都是骂了皇帝才导致的祸事。

    而大儒学术之间的争端也偶有发生,比如郑玄与另外一位大儒何休就发生过论战,但也闹不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所以陈暮只要不去骂皇帝,无论提出什么学术理论,肯定是没有生命危险。

    但问题在于他得证明自己的理论,除非现在就发明一个天文望远镜,不然没人会信他的话。

    因此听到陈忠的问题,陈暮也只能摇摇头道:“这虽然是个好问题,可我没法解答。”

    陈忠问道:“师君也不知道吗?”

    “师君知道。”

    “那为什么不能解答?”

    “因为师君说的话,没人会信。”

    “我信。”

    诸葛亮昂起脑袋,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

    陈暮笑了起来,摸摸他的脑袋:“你信也没用,要证明才行。师君只能证明世间的风,却证明不了日月,以后还得你们努力啊。”

    其实要证明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拿三颗球来证明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通过自转公转证明白天黑夜。

    但这种证明方式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过于天方夜谭,信的人估计寥寥无几,还是以后再说吧。

    陈暮从草地上站起来,拍拍屁股,将草屑打落,伸了个懒腰道:“今天是个好天气,带你们下田,教你们一点实用的知识。”

    众人爬起来,黄琦问道:“师君,什么知识?”

    “种地。”

    “种地?”

    学生们互相看看,一脸茫然。

    这帮小孩里家世背景最差的诸葛亮都是郡丞家庭,一辈子不用担心吃喝,对农田当然没有什么概念。

    陈暮笑了笑:“民以食为天,你们嘴里的每一粒粮食怎么来的,怎么进入的你们身体里,都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你们现在不知道,以后也要学,就当是提前体验一下。”

    “我见过耶耶下田,耶耶说,粟谷就是在田里长出来的。”

    陈绍的父亲陈洽虽然在颍川是个地主级别,但也亲自下田干活,陈绍还有这样的印象。

    陈暮笑着点点头对他表示赞许。

    就跟汉朝的儒生都是提剑杀人的硬汉一样,汉朝的有钱人和士人,也都不是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哪怕他们现在出身在有钱人家,小时候不干活,长大了以后,依旧要学习。

    汉朝的皇帝也都要亲自下地,更何况士人百姓?

    一行人来到田地边,有农夫在田间忙碌,粟苗虽然种下去,但粟比水稻嫩,种下去之后也得时常照料,不能有丝毫松懈。

    农夫们挑着粪便在追肥,远看的时候风吹粟浪,到了田边才知道,哪有什么粟谷香,全是粪臭。

    但没办法,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