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很难造成什么威胁,每次稍有动静,就很快遭到毁灭性打击。

    不过这些事情,陈暮已经交代给孙观和泰山学宫那一批学生们去处理,从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开始,到现在196年年末,泰山学宫以五年为学制,已经培养了12届学生。

    其中毕业的学生有七届,目前在读的有五届,这七届已经毕业的学生里,就有崔琰的从弟崔林,以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

    崔林11岁就进入泰山书院大班,师从陈暮、管宁、王烈、邴原等人,成绩优异,于三年后也就是188年从泰山书院毕业,14岁进入泰山学宫,19岁毕业,是学宫第四届毕业生,去年在青州政务司任职,积累一定行政经验,今年被调到三韩地区。

    诸葛瑾的资历也跟他差不多,不过诸葛瑾比崔林大两岁,泰山书院只收12岁以下的学生,所以他当年是直接进入泰山学宫,成为了学宫第二届学生,多读一年书,毕业要比崔林早两年,之前是在地方担任县级官员,也被陈暮调去三韩。

    二人以孙观这个太守为主,诸葛瑾和崔林为副,担任三韩地区郡丞与长史,以及第六届和第七届应届毕业生为主体,担任各小国国相,牢牢把控住三韩地区的基层,宣传推广民族教育,扶持汉人势力,打压反叛组织。

    陈暮让他们策划在明年内,要统筹住整个三韩地区。不管是合纵连横也好,还是渗透分裂也罢,他需要的是至少在明年,从三韩地区,要辐射到整个辽东,参与进辽东公孙度的势力范畴之内。

    至于怎么做,是孙观诸葛瑾以及崔林的事情,任务交代下去。如果做不好,那么他们的仕途自然会出现问题,以后再派别人来处理,这也算是一场对他们的考验。

    而陈暮自己,则是乘船回了青州。

    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战争的开端,在三韩的布局已经完成,将来公孙瓒的归宿他也已经找好了,因此必须回去坐镇中央,防止计划出现某些不必要的意外。

    十二月末,陈暮回到了乐安国莱州湾的港口,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平原,与荀彧在平原国会面。

    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

    南面的曹操和刘表正在谋划对付袁术,孙策还在汝南舔舐伤口,吕布占领了广陵,张飞和典韦在沛国北部汇合。公孙瓒北上正准备渡过滹沱河,徐荣在清河国,臧霸坚守在浮阳,而刘备也率领大军,赶回了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