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朝臣不在乎民心,却有人在乎。”

    王泰恢复了平静,沉吟了片刻,这才抬起头来。

    “这些蛀虫,个个死有余辜,要平息朝堂上的诸般暗流,得做足舆论才行。”

    “舆论?”

    王泰的话,让大堂上的人都是一愣。

    “自古以来,天下之事,都被读书人的笔端所控制,天下悠悠之口,底层百姓之语,又怎么能上得了台面,更不用说传进深宫大殿。”

    顾绛微微一愣,试探着问道。

    “大人是说,要让圣上知道民间疾苦,知道百姓的意思?”

    “立刻办报,将这些蛀虫的诸般劣迹告示天下,下到民间,上达天听,看谁还敢公然为这些家伙叫屈,以抗天下民意!”

    王泰的话,让杨秦和顾绛四目一对,各自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大人,朝廷自有邸报,大人在河南所作所为,巡按史和地方官员也会上报,然后形成邸报,传示天下。大人所办之报,不知是何物?”

    邸报由来已久,到了宋明以来,邸报已是朝廷向官员公开政务的固定渠道,邸报同样也传向民间。邸报的内容,主要是得到批答的奏章。奏章得到皇帝旨意之后,送通政司及六科给事中,然后转令负责的部门抄出执行。

    奏章抄出之后,诸司互相传报,以便都知道当前的政务。六科或通政司把奏章编纂或辑成朝报。在京的各衙门要想知道朝报的内容,或者派自己衙门的书手来六科廊房抄传,或者由六科派人分别抄出,转发各衙门,使知朝政。

    至于外地官府,则是在京师雇人抄报,以驿站传送。明代京师专门有抄报行,满足这一需求。邸报到了官员手中,就会有同僚之间转抄转借,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阅。

    顾绛等人都是狐疑,不知道王泰此举,到底是什么意图?

    “传示天下?”

    王泰微微摇了摇头,嘴角一丝冷笑。

    “邸报最多传于缙绅豪强、富商巨贾,要说能传于天下百姓,实在是不敢恭维。”

    顾绛脸上一红。下意识里,他把传于读书人或豪强官绅,已经当成了传于天下。那些占有大明朝七成人数以上的普通百姓,都被他习惯性地忽略了。

    “所以,本官办的报纸,不是官员等上层权贵豪强之间的邸报,而是相传于民间,街市,乃至官府,真真正正能传于天下的报纸。”

    王泰沉声说了出来。众人都是一愣,一起看向了王泰。

    “报纸?”

    “对,报纸! ”

    王泰目光炯炯,小心脏扑通扑通,有些激动。

    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杂志的时代,要想打断士大夫对舆论的控制,只能从报纸上下手了。

    只有控制了舆论阵地,才能在人心上立于不败之地。

    流言蜚语,积毁销骨,有了报纸,那些士大夫、权贵、乡宦等既得利益阶层的丑事便无形遁迹。即便是流寇、东虏带来的破坏,也会明文告于天下,警示世人。

    “大人,如你所说,这报纸所载,针砭时弊,传播时事,若是触怒了官府,却该如何? 若是让朝廷和皇帝知道,岂不是罪上加罪?”

    邸报毕竟是官方行为,屏蔽真相在所难免。自洪武建国,六科编写邸报时就格外留心,奏章上写着“不宜抄传”者,就会被剔除在邸报之外。崇祯登基之后更是颁下严旨,各衙门章奏,未经御览批红,不许报房抄发。这样一来,百姓从邸报上看到的,只能是冰山一角。邸报在传抄过程中,还会被再次过滤,从各省布政使司下发到府县衙门的邸报,就远比朝廷下发到布政使司的邸报更为简略。

    王泰要办一份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