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名侍卫,到了这步田地,还有什么可商议的?

    巴克恩就在眼前,如果政务大臣出手,依然有杀了他的可能。

    可杀了他之后呢?接下来还要面临和教皇的战争,龙格森的教训在眼前摆着,政务大臣大概率会被当成替罪羊,和龙格森落得同样下场。

    政务大臣挤出一丝笑容,低声道:“这件事还是由陛下决断吧。”

    巴克恩没有理会政务大臣,直接来到国王面前,眼睛盯着王国的大印。

    在他的注视下,国王颤巍巍拿起了印章,盖在了文书上。

    当天下午,巴克恩率兵出城攻打卡雷恩的营地,卡雷恩早已率兵离去。

    巴克恩没敢追赶,因为他不确定其他领主的态度,他再次起草了一份文书,要求国王下达“除魔令”。

    所谓“除魔令”,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剿除异端者的命令,国王再次犹豫,这让巴克恩很不耐烦。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干脆把印章交给我来保管吧!”

    国王不敢多说,赶紧在文书上盖好了印章。

    这份命令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传遍了王国的各个角落,可得到的反馈却十分复杂。

    北方领主反馈的非常积极,以德恩科大公为首的北方诸侯愿意服从王国的命令,尽快诛杀领地上的异端者,但他们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包括卡雷恩在内,所有人都是为了王国着想,不能追究过去的责任。二是神罚者暂时不能在他们的领地上修建教堂,理由是局势尚不稳定,各地领主无法保证神罚者的安全。

    这样的回复让巴克恩非常愤怒,可冷静下来一想,他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北方的领主们非常团结,德恩科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在他们当中树立起了强大的威望。

    细想一下,原因也不难猜,反复无常的国王让领主们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寻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德恩科大公显然是最佳选择。

    不能对他们太强硬,如果激起北方的联合反抗,立足未稳的巴克恩还真未必抵挡得住。

    南方的局势更加混乱,整体情况分为东南、正南和西南三个部分。

    东南地区的状况最为棘手,以贝萨流大公为首的领主们拒绝接受国王的命令,并宣称要继续保持和神罚者的敌对态势。

    正南地区的态度模糊不清,以谢尔泰大公为首的领主们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回应,他们在观望。

    西南地区有点滑稽,他们没有强有力的领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有人表示坚决和神罚者战斗到底,有人表示坚决遵从国王的命令,有人表示没有参与之前的事情,有一位领主表示他之前只是和当地的执事吵了一架,随时可以和解。

    如此混乱的西南,却得到了巴克恩的重视,他把目光投向了灰鱼镇。

    “这里被一个叫罗曼·威尔金斯的神罚者占领着,”巴克恩跟部下商议着,“先从他入手,让灰鱼镇成为西南的神圣之地,我们给他一些支援,让他剿灭七星山的蒙奇克和黑水城的艾尔猛,其他领主在武力震慑之下,势必会投靠威尔金斯,届时我们再利用西南的力量,改变正南地区的模糊态度,让东南陷入孤立,然后从海上出兵,将其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