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储存汉军新钱。亲自主持这件大事的张志则毫不心慌,知道自己只要有垃圾食品做担保,汉军新钱被百姓接受注定只是迟早的事。

    与此同时,汉军当然也开始回收老直百钱的行动,早早就颁布明文,要求南中百姓在一个月内把已经严重贬值的老直百钱,以五比一的比价兑换成汉军新钱或者五铢钱,还规定过时不候,一个月内还留在自己手里的老直百钱,将不再被汉军接受和兑换,只能是自己想办法拿到魏地或者吴地去使用。

    在这个期间,南中百姓的穷苦贫困反倒帮了汉军的大忙,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穷得家徒四壁,几代人共穿一条裤子,南中官府收税又都是收的五铢钱,南中百姓能有几户人家里放着只是与蜀锦挂钩的直百钱?所以即便还是有一些勉强不那么穷的百姓利益受损,数量也只是极少数,对汉军的残暴统治造不成任何影响。

    期间受到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南中的大姓豪强,不过也还好,张志并没有强迫他们把手里的直百钱兑换成汉军新钱,同时也没有强行禁止直百钱在民间市场上流通,所以汉军逐步废除直百钱的政策并没有与大姓豪强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自然也就没有引发什么严重后果。

    另外汉军的思想工作也做得不错,向南中的大姓豪强们明白指出了直百钱必然泛滥成灾和被民间淘汰的道理,再加上蜀汉后期穷兵黩武,货币超发严重,直百钱被盗铸的情况更是屡禁不止,直百钱的币值一直都在不断贬值,所以爨家、孟家等南中大姓还是纷纷响应张志的号召,拿出了许多他们储藏的直百钱兑换成汉军新钱,及时止损降低损失。

    当然,出于稳妥起见,即便是支持汉军最为坚决的南中头号大姓爨家,也仍然还是留下了一部分直百钱预防万一,同时也有一些南中的大姓豪强通过他们自己的渠道,把直百钱运到了益州和东吴的土地上换成各种物资运回南中,或者是换成以本身价值保障币值的铜质五铢钱,以此更进一步减轻损失,注定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直百钱也迅速在南中市场上消失不提。

    与此同时,张志又在秦臧和且兰二地建立了两个官市,专门负责向魏军控制地和东吴出口汉军独有的垃圾食品,还有让外来的商队出售各种物资换取汉军新钱,汉军与曹魏、东吴之间的金融贸易较量,也很快就在这两个官市之中展开……

    …………

    领着一支运载着布匹、蜀锦和盐巴的商队,表面身份是这支商队首领的何弘才刚越过即水,进到了正在重建中的秦臧城内没过多久,就找到了汉军设立在城内的官市,也终于在几个草棚下,见到了传说中的方便面、午餐肉和糖果,还有同样被传扬得神之又神的可乐和豆豉鲮鱼等物。

    都是常年负责打探情报的精干细作,操着一口地道的益州口音,由魏军士卒改扮而成的商队伙计很快就打听到了汉军官市的交易规则,那就是各种垃圾食品敞开买,不限数量更不限种类,只要舍得掏钱,连速达面馆和双享桶这些高档的方便面都能买到,但有一点非常恶心人,那就是只能用汉军新钱购买这些垃圾食品。

    同时从益州来的各种商品也可以随便卖,还不管卖给谁都行,也可以自行选择是用五铢钱、直百钱和汉军新钱交易,同时汉军还十分慷慨的规定了直百钱的新币值,愿意用一枚直百钱当二十钱向外来商人购买物资,不过汉军的直百钱是只出不进,外来商人可以把货物卖成直百钱,汉军自身却不再接受直百钱。

    即便贬值严重,靠着诸葛亮留下来的信用保证,直百钱仍然还在益州、魏地和东吴的民间流通,价值也高于汉军强行规定的直百钱币值,如果换成了其他的商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大喜过望,会赶紧把货物换成直百钱,然后把直百钱带出南中换成更多的货物或者五铢钱,以此牟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何弘不同,打听到了这个情况后,何弘还立即眉头一紧,因为在从成都南下时,乌纱帽注定难保的益州刺史袁邵除了命令他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