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何必问!”顿时有人认出这大儒,“何家的人。”

    “何家半圣乃是方天湖的弟子,与方家关系近的很,难怪他会出声!”

    那何必问从地上爬起来,看着面前的宋无疾,顿时觉得满脸滚烫,气急败坏道:“败坏斯文!”

    “黄口小儿,我知你是天骄,若是以力压人,老夫不服!”

    “我想这天下,也没有这个道理!”

    “你先说说,你凭什么代表竹林道统!”

    宋无疾回头看了一眼陈洛,陈洛轻轻点头,宋无疾脸上立刻浮现一丝笑容。

    只是这笑容在何必问看起来,有些狰狞恐怖。

    宋无疾重新望向何必问,开口道:“因为理相同。”

    “武道,无非是红尘之表,人欲,方是红尘之理。”

    “我道先贤,上追陆祖象山公,陈祖白沙公,及至师祖竹圣,无一不在认同人族之所以为人,乃是人心灿烂,我便是我!”

    “到家师武祖,融先贤道理,开心学大道。你知道为何心学大道是依附红尘大道而生,而非儒门大道吗?”

    “因为——”

    “天理正从人欲出!”

    “人欲之恰当处,便是天理!”

    “红尘人欲,缤纷灿烂,治世太平,大同所向。”

    “你说,我们是不是竹林道统?”

    宋无疾说完,一只手向背后一放,俨然一派少年宗师的模样。

    只是此时,不止在场的大儒,就连高天之上的众圣,也都沉默下来。

    很显然,这番道理并非是宋无疾领悟的。宋无疾就算再天才,这学问还是需要时间的打磨,更何况陈洛开创心学大道才几天。

    但是,此话由宋无疾说出来,那其中的含义可就丰富了。

    假如是陈洛来说这个话,那理所应当,毕竟他是竹圣的关门弟子嘛,怎么说怎么有理。

    可是换成宋无疾,这里面俨然就有武道传承的意思。

    心学说知行合一,这武道显然就是行。

    那“知”呢?

    显然,是要以儒门道理为知。

    这里的儒门道理,就是发源于陆象山的心学道理。

    一直以来,大部分武道中人都觉得儒门和他们关系不大,但是今日这话只要传出去,不管武道中人怎么看待儒门,这书本少不得要看几本,道理说不得要学几分。

    “以儒门为索,校正武道吗?”有人低头沉思。

    “只是这样一来,方礼无话可说了。”也有人点点头,笑道,“阳谋啊!”

    现在的情况就是,宋无疾的话说出来,等于是告诉儒门,告诉圣堂,我打算跟你贴贴,你要不要?

    谁敢说句不要,信不信韩昌黎直接把圣堂扔下来砸死他!

    而高天之上,半圣的想法则是更远一些。

    “天理从人欲出!”一位半圣轻轻重复了一遍,随即叹口气,“竹林这是打算彻底封死方礼的‘天既理’啊!”

    “我认天理,但不是方家说的天理,天理并非那些刻板礼法,而是人欲恰当之处!”

    “你说,这何必问是不是和方家有仇,打就打吧,何必多此一问呢?”有些并非方礼,但和方礼熟悉的人轻声叹口气,“何必去招惹他们呢!”

    “正是!若是陈洛亲自说这句话,或许还要陷入一场口舌论道,但是宋无疾……”另一名大儒叹口气,“他还是个孩子啊……”

    “他说的话有些不严谨,若是论道,他也辩不过,但年纪在那里,只要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