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几万人你地区得养着吧?难道看着工人师傅们饿死?那咱们还是不是杜会主义国家了?

    要说越州人的思想其实挺活跃的,并不是那种死脑筋,一定要吊死在国营厂里面,死抓着一个工人的身份放不下身段。

    这不,不少手上有技术的老工人都悄悄去乡镇企业当机修工,这样好歹可以赚点钱养家。

    前提是不能被单位发现,一经发现就是犯错误的,是要被开除的。

    现在是86年,不是96年,人们对国家形势还有所怀疑,有点看不透,所以能保留工人身份还是尽量要保留的。

    但这部分赚外快的工人师傅也是少数呀,纺织厂最多的是女工。

    这批女工就惨了,你说去乡下的纺织厂吧,工作岗位也轮不到他们,这外快没得赚。

    一个是86年交通不便,家住在城里,去农村上班,路上来回不便,也没公交车啥的。

    第二个则是乡镇纺织厂招女工,都是以周边的农村妇女为主,大家乡里乡亲好管理,工资也不用给太高。

    请城里的女纺织工?人家是工人,这农民企业主们也不敢请,也请不起呀。

    所以,这几万个女工就处在半失业状态,拿着极少数的生活补贴,这么不死不活的挂着,时间长了,工人们就有意见了。

    有意见咋办?学习原来的越州药厂呗,去闹呗。

    人家越州药厂当年可是城区范围内非常有名的“闹事专业户”,结果地区就引进了香江企业收购了药厂。

    这下好了,药厂职工虽然从国企工人变成了外资工人,可这又如何?人家现在一个月能拿到100元的高工资。

    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管你是国营厂,还是个人厂,还是外资厂?

    这个思想观念,之江人和北方人就完全不一样。

    北方工人一听企业要转制了,要卖给外企了或者承包给个人,工人马上就闹翻天了,甚至可能还会发生群体性事件。

    按他们的观点,一定要死死守着“工人”的身份不放,当工人好,不干活国家都得养着,这种思想非常要不得。

    这也导致多少代想改变东北国企困境的领导,一片心血都付之东流。

    结果北方地区,尤其是当年的东北老大哥就越来越没落,后来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了,想大力引进外资,引进南方资本,结果人家不来了。

    一句“投资不过sh关”,将东北经济彻底拉入了深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