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开了,陈炳坤家的老二要大量收购粮食,每斤比粮站多出2分钱。

    这下村里人都不谈定了,今年是丰收的第一年,谁家谁户都有余粮,可农民现在最缺的是现金啊。

    凡事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陈国林家和陈夏比较亲近,这天傍晚国林嫂悄悄过来,一把拉住陈夏问道:

    “小夏,你真的要收粮食?”

    “婶子,是真的,一斤9分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我只要两万斤限量,多了不要,你要卖就赶紧的。”

    “行,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

    于是,“陈氏粮站”就在大队碾米仓库开张了,国林嫂第一个带头卖了400斤稻谷,现场从陈秋手里拿到了36元钱,乐得国林嫂喜笑颜开。

    陈亦根则坐在旁边,今天他是来给陈夏压阵的,怕他忙中出错,到时坑了村民都不好了。

    看到国林嫂的样子,他赶紧清了清嗓子,“拿了钱赶紧走,注意保密,不要跟村外的人说。”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只有两天,两万斤稻谷就收购好了,其实也就10吨而己,一条水泥船就能运走。

    收购到稻谷后,陈夏给出一天3元的工钱,请了几个村民帮忙直接在碾米场里,把稻谷脱粒,一袋袋的白米就全部准备好了。

    在陈夏忙活碾米的时候,三奶奶悄悄拉住了陈夏,“大孙子,你这收不收鸡蛋?”

    “鸡蛋?”陈夏想这可是好东西,根本不愁卖呀,“三奶奶,你要卖鸡蛋呀?”

    “是啊,我这不是养了一些母鸡,当初你四爷爷也不敢管我,以前卖给供销社一个鸡蛋6分钱,你说你能不能多给点,我卖给你。”

    陈夏一想,这鸡蛋如果拿到大城市里去,绝对的抢手货,压根不会亏,“成,那我一个鸡蛋8分钱收,你觉得怎么样?”

    “8分好,8分好,真是我的大孙子,我马上给你去拎来。”三奶奶离开时那矫健的身影,真看不出来已经76岁高龄了。

    不到半小时,三奶奶就回来了,手里拎了一大篮鸡蛋。

    她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村的老奶奶,手上也都拎了个篮子,上面用一块破布盖着。

    “老二,我们可都听说了,你一个鸡蛋给你三奶奶8分钱,鸡蛋我们也有,今儿全都卖给你了,你可不能不收啊。”

    于是在村里几个老太太的坚持下,陈夏又收了300多个鸡蛋。

    然后在一个夜里,陈国林用村里的一艘水泥船,悄悄将这些大米运到了四院附近的一个河埠头。

    等水泥船掉头离开四下无人的时候,陈夏一甩手,这一万多斤大米就收到了空间医院。

    看着这么多白花花的新米,陈夏笑得跟只小狐狸一样。

    回到家里,陈夏问陈秋和陈冬,

    “你们想不想大姐?我们去临安看大姐,顺便带你们去大城市玩一圈怎么样?”

    怎么样?还能怎么样?两个小孩当然是两手两脚举高高赞同呀。

    他们以前只听大姐说过临安城市怎么怎么繁华,到处都是汽车,宽阔的马路,马路中间有红绿灯。

    大商场里什么东西都有,光是糖果就有几十种,还有冰凉舒爽的棒冰。

    哪个小孩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

    只是这个年代要出趟远门也不容易,陈夏先去村里开了一个介绍信,证明三个孩子是去省城探望读大学的姐姐,另外家里也没有行李箱,陈夏不得不跑到供销社去买了一只藤编的箱子。

    就在一切准备妥当的,三个人准备第二天去临安的时候,小叔公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死乞白赖一定也要跟着去大城市看“侄孙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