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官当当的,可不得了。

    到时候,村长家就不是普通的村户了。

    要是他们家也能有人读书读的好考上个秀才啥的,那他们老许家的门楣才是真的兴旺啊!

    不只胡氏这么想着呢。

    许大树兄弟三个也都在想着这事呢,许大树和许二树各得一个儿子,许四树这里,罗氏也刚刚被诊出来怀了一个月的身孕。

    振兴老许家门楣的事,他们是赶不上了,可不就落在这几个孩子身上了吗?

    老胡氏和老许头眼看着后辈能过上好日子,托许三花的福,可能这一两代三代的好好经营都不会过苦日子,心里也是满足得很的。

    这手里头就够了银钱,哪能不琢磨多的事呢?

    这读书好啊,读书能明理,他们是睁眼瞎,儿子也是睁眼瞎,孙子虽然不是了,但也没好好读过啥书。

    到了重孙子这里,有能耐了,那就得送去读啊!

    还别说,他们这里刚有这个心思呢,那头村长也没少琢磨呢。

    自从孙子考中了秀才,村里头风光热闹了好大一番,大家都亲眼目睹了读书的好处。

    原先是家里日子不好,没法琢磨这事,但现在不同了啊,村里好些人家的日子,不说多的,供一个娃子读读书识点字不做睁眼瞎还是完全可以的。

    一这么琢磨吧,这些人家就找上了村长,村长管着他们村子,这种大事,能跟村长商量的,当然要跟村长商量。

    更何况,他们家出了他们村里唯一的一个读书人,且还中了秀才呢!

    村长一见村里这么多人家都有这个心思,心里自然是高兴得很呐,要是他们村里多出几个读书人,那他们孤山村就更是十里八村头一份的了。

    对面白河村就有村塾,他们村一百多户人呢,这么多娃儿,还能办不出一个村塾?

    镇上的学堂可不好读,要是他们村里想读书的娃多,还不如就在村里建个村塾,方便。

    村长越琢磨这事越好,但村塾咋建呢,这得拿出个章程来才好。

    于是乎趁着谷子都收完了,又还不到收魔芋的时候,村长一敲铜锣,吆喝村里家家户户都到大槐树底下来,开个村民会。

    这个村民会就说两件事。

    一,村里建个村塾吧!

    二,村塾咋个建法?

    这第一点,村长话一出口,那是所有村民都举双手双脚的赞成,建村塾,是大好事啊!

    村长见大家伙都同意,这才开始说起这第二点,咋个建法。

    白河村离得近,他们村的村塾他们都晓得,那是白地主出银子建的,先生也是白地主专门请回来的。

    但给先生的束脩那就是谁家送一个娃就交多少,都有一个定量。

    像他们村,没有白地主,却有许三花这个大地主,但村长可不好意思张口让许三花来承这个头。

    所以,他张嘴就道:“我算过了,咱们村就算家家户户都送一个娃子上村塾,一百来个娃,那至少得建两间大屋子,先生也得请两个,那村塾至少都得建五间屋子,再加上工钱这些的,差不多就要花三十五两。”

    “村里公中拿得出五两来,剩下的三十两咱们就分摊到各家头上,一家出一点凑上来,先把村塾给建起来,大家伙觉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