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也过起来的,想着老许家的六花,可不就是因为识字所以才能跟镇上的秀才定了亲?
要是他们家的女娃也识字,以后亲事都要好说些。
疼女娃的人家心里自然有一本账。
转天村里就有人家送口粮来是给家里的女娃报名的。
这头一批的,都是跟老许家交好的这些人家,家里一个两个的都在作坊做工,套种魔芋也挣了不少钱的。
比如许大劳和李氏的小女儿许香梅,何彩云的妹妹何彩霞,许三平的小女儿许旺喜,吴大隆的女儿吴丫丫,潘氏的小女儿许桂香,余家的两个小女儿,等等等等。
还有大柴村的,薛红秀的堂妹也送了来,还有另几个也在作坊做工的人家的女儿。
总之,加起来,竟也有十来个七八岁的小女娃呢!
村长一见这势头,行啊,一琢磨,送女娃的口粮减半,反正女娃的饭量咋也比不过男娃,咳,当然,三花除外。
一听女娃的口粮减半,在家里也是要吃的,反正六七岁的娃娃也做不了多少活,冬日也不忙活,就花半两银子送去上个冬学,认两个字也行。
打着这样主意的,一下子又送来十来个女娃子。
再加上家家户户有适龄的都送来了男娃子,到了十月初一立学,村塾里足足有一百二十个娃子。
一百二十个娃子按高矮排序,站满了村塾前的空地,一个个的双眼亮晶晶,满脸通红的望着前头的三位先生。
那阵势,看得专门跑来看得家长们,心里也是一阵火热。
此后读书声传来,笼罩整个村子,坐在家中都能听到那朗朗的读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
…………
众村人不由得纷纷点头,读书好啊,他们小时候就是读不起,能读的话,谁不想读?谁不想认几个字?
他们也是没机会,要不然,说不得他们也有考童生的天赋咧!
不过现在好了,他们没做成的事,他们的娃子能做了。
不管读不读得,能认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也是不亏。
万一能读呢?
那就是改换门庭的大好事啊!
村里的冬学就这样开始了,冬日里没事做,冷清,听这读书声朗朗响起,可是一件叫人觉得十分享受的事。
老许家的大娃子成家了,小的这辈又还小,所以暂时还没有娃子在村塾读书。
不过这也不影响老许头背着手一天往响水滩去两趟,跟一群小老头听着村塾里的读书声,扯和些他们小时候的向往。